AcuHerb
探寻千年智慧,传承阴阳五行的平衡,修身养性,顺应天人之道。探寻千年智慧,传承阴阳五行的平衡,修身养性,顺应天人之道。
:D 获取中...
本篇运用古代版图上清、渭、海、湖、汝、渑、淮、漯、江、河、济、漳十二条河流的大小、深浅、广狭、长短来比喻人体中十二经脉各自之不同的气血运行状况。因为本篇主要介绍了十二经和十二水的相互配合情况,并进而分述了手足阴阳各经最适当的进针深度和留针时间,所以篇名叫做"经水"。
本篇主要介绍了十二经别循行的路线。“经别”, 其实就是十二经脉之别道而行的部分,其循行的路线不仅部位深而且距离长–由四肢深入内脏,再由内脏出于头颈。因为本篇主要阐述了经别的出入离合及其走行的路线,所以篇名叫做"经别"。
本篇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和循行情况,以及十五络脉的名称、循行路径及其虚实病候的表现。全篇内容,都着重在说明经脉具有决生死、处百病、调虚实的重要作用,所以篇名叫做"经脉"。
本篇列举了三阴三阳经各自之病证在人迎与寸口部位的脉象表现,及其在治疗时的补泻方法,取穴数目,以及针刺的间隔日期等等,说明了在临证时必须根据脉证的虚实,来决定补泻的手法。同时,本篇还阐明了循经近刺法和远道刺法的适用病证,并指出针刺的深浅先后,一定要根据疾病性质、四季时令、病人体质、针刺部位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。最后,本篇详述了十二种针刺的禁忌和十二经脉气将绝时的症状表现。由于本篇的主旨,在于阐述只有掌握了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等各方面的自始至终的变化规律,才可以用好针法这一道理,所以篇名叫做"终始"。
本篇论述了人之精、神、魂、魄、心、意、志、思、智、虑等精神活动的产生过程,以及养生与健康的关系;并具体指出了因七情耗伤,而使精神活动发生变动,所形成的不同的病理征象。因为本篇着重强调了必须要在详细了解患者精神活动状况的基础上,才可以进行针刺这一治疗原则,所以篇名叫做"本神"。
本篇主要讨论了正确使用九针的重要性,说明了九针各有其不同的性能,并指出了其各自的适应证。由于本篇所阐述的内容均具有法定之意,即治病立法,因此本篇叫做"官针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