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六三、麻黄

麻黄,又名青龙,如图麻黄是一根一根,质地很轻,正因为很轻,它的气是往上升的,可用于回阳救逆,经方里的麻黄汤也叫返魂汤,可知其厉害。

【本经原文】

味甘,温,无毒。治中风,伤寒,头痛。温疟,发表出汗,去邪热气,止咳逆上气,除寒热,破症坚积聚。一名龙沙。

麻黄不可单味用。如果你认为麻黄这么厉害,就单吃这一味药,那麻烦了,吃完就会兴奋,通宵达旦睡不着,出汗太多也会伤及心脏,麻黄不可以单味用,一定是复方。也不要因为麻黄单味用的风险放弃麻黄,治疗肺癌、肺结核、气喘咳嗽,都离不开麻黄的。

【产地】

我国西北部皆有出产,以山西大同为最良,其它如印度及西伯利亚南非洲皆有产。

【性味】

味苦,性温散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麻黄为发汗解散要药,功能退热平喘利水,主伤寒表实无汗,治肺实喘逆,通利水道。

麻黄是发汗解表药发汗好理解,啥叫解表呢?比如皮肤受到风寒时候,表面会闭锁,这时候汗就发不出来,这叫做【表实】,要把【表实】解开,就要用麻黄。但不能过量的用,汗出来就好了。

中医用药记得【药到就停】张仲景说的【一剂知,二剂已】也是这个意思,就是一剂吃下去好了,第二剂就不要吃了。像麻黄吃适量可以发汗,吃过量流汗不止会伤身的。

麻黄治疗肺家实症肺管全身的皮肤毛孔,所谓肺实症,就是里面的水动不了了,肺一打开,毛孔就打开,水才能往下走,所以气喘咳嗽几乎都用到麻黄,治疗水肿效果也好。

治疗肺的时候会治疗肝因为木火土金水,金克木,肺出问题,肝就不好,所以治疗肺病一定要治疗肝,麻黄青色入肝。

【别录】

五脏邪气缓急,风胁痛,止好睡,通腠理,解肌泄邪恶气,消赤黑斑毒,不可多服,令人虚。

【甄权】

治身上毒风疹痹,皮肉不仁,主壮热温疫,山岚瘴气等。

治疗皮肤病的原则假如皮肤伤口有脓,比如青春痘之类,有脓疮的时候不可以发表,一旦发表脓会更甚,另一个出血时候不要用,这时候用麻黄,出血力量更强。除此之外的皮肤病可以用麻黄。

【大明】

通九窍,调血脉,开毛孔皮肤。

【元素】

去营中寒邪,泄卫中风热。

【纲目】

散赤目肿痛,水肿风肿,产后血滞。

麻黄可令瞳孔变大。过去用单味麻黄煮汤,之后滴到瞳孔里,可以让瞳孔扩大,如果看眼科有瞳孔扩的需求,可以用这个办法,不要去滴化学的药物。这是用到麻黄苦味能散的特点。

【容川】

虽其茎直上,但却如草之丛生,故能上升又能外散,其茎空,直达而上,且无大味,纯得天轻阳之气,故专主气分。一般取其苗,以其苗细长中空,象人毛孔,而气轻扬,故能发汗,能通阳气,直走鼻皮毛,其根坚实味涩,故能止汗。

麻黄茎和节麻黄的茎直往上走,又是灌木丛往四处发散,所以麻黄能上升也能外散。中药里用到的麻黄是其茎,主发汗,其实麻黄的节能止汗,如果用麻黄病人流汗太多要脱水,那再开麻黄节,可以止汗的。

【炮制】

捡去杂质,去尽木质及残根,喷淋清水,微润,切 1.5 厘米段片,晒干或烘干,去灰即得。

【药征】

主治喘咳水气也,旁治恶风恶寒,无汗,身疼,骨节痛,一身黄肿。

【灵胎】

发汗止喘。

【用量】

普通五分至一钱,大剂三钱。

【禁忌】

平日阳虚,腠理不密之人忌之,诸虚有汗,肺虚痰嗽,气虚发喘,均忌。

【倪注】

麻黄为发汗第一要药,能退热平喘利水,皆其解散之功,凡风寒初袭肌表,不得解散则发为头痛项强恶寒诸症状,发其汗则风寒得以解散,诸症自除,举凡外感初起之发热,多由汗不得出,因势利导使汗出而热解,此本经之所言去邪热也,又肺受风寒不解,则咳气上逆,用麻黄利水道,外为发汗,是故痰水因而下行,风寒因而得以宣泄,因病根解除,咳气上逆自愈,若以之点眼,可使瞳孔放大,此因其能散。今麻黄配桂枝能散营分之寒邪,配膏能泄卫分之风热,皮肉不仁,著名方剂如麻黄汤,麻杏甘石汤,大青龙汤。因麻黄根能止汗,节亦止汗,故欲发汗,则须去根与节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