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〇〇

一〇〇:「伤寒」,医下之,续得下利,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;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,救里宜「四逆汤」救表宜「桂枝汤」。

比如,伤寒本来是麻黄汤,结果开错成承气汤攻下了,表寒跑到肠胃里去了,就好像肠病毒,结果清谷不止,就是吃什么拉什么不消化,代表里寒,就是表寒被攻下来,变里寒,用四逆汤。救了里后,里寒好了,但是还有身疼痛,不过大小便都正常了,就开桂枝汤。

里寒时,手脚还没有冰冷,就没有必要用四逆汤,可以开一些干姜、白术、茯苓诸如此类就可以治好。

运气不好,表寒被攻下,造成结胸,就很麻烦。

常常在伤寒的时候,本来是麻黄汤证,结果攻下,一攻下的时候,伤寒陷下去了,如果没有下利就是寒气结胸。

如果得到下利,结果病人一直下利停不下来,清谷不止。吃进去什么,拉什么出来,吃东西下去都没有消化的时候,表示肠胃己经虚寒掉了,寒就是没有蠕动了,没有吸收功能了,因为前面有攻下的药,攻下的药都比较寒凉,寒一遇到寒就更盛,一吃就拉,这就比较危险。

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,像这种虚证会身体疼痛,因为身上的肌肉血脉筋骨都是靠营养来供应的,结果食物营养吃下去就排掉而造成的,救里的时候用四逆汤,救里了以后,里证没了,大便也很正常了。

这时候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谓小便正常的,会身疼痛代表有表证,常常小孩下利的时候,没有小便,因为水都从大便排掉了,所以利小便,大便下利就可以止掉了,所谓清便自调者,代表小便正常了,里阴回来了,津液也回来了,这就给他桂枝汤,如果证是麻黄汤,就给他麻黄汤。

「伤寒」应先解外,而医误下之,成为下利清縠不止者有之,成为阳邪下陷,协热下利者有之;

一为虚寒,一为肠热。虚实寒热绝对不同,应详细而分别之。

虚寒者宜温里,「四逆汤」为主方。

肠热者宜清里,「葛芩连汤」为主方。

大便很臭的就是肠热,一般会得到葛芩连汤的大部份他的表证都是葛根汤,葛根汤证本来就是津液不足之人才会有的,很多小孩平常跑来跑去的,汗流得很多,一得到感冒就是葛根汤证,因为津液没了;

临床上看,葛根有预防的功能,预防病传到阳明,所以如果葛根汤开错了,开成麻黄汤、桂枝汤,病人就转到阳明证,因为发汗发太多了;

病人病在表的时候,不一定病毒在哪个位置,桂枝汤、麻黄汤发表了,表的病毒去了,可是病毒已经进入阳明了,结果病人就下利,就转成葛芩连汤证。

同为误下,一为虚寒,一为肠热,则视其人之秉赋如何而异。秉赋素薄,肠胃消化机能不强者,每为虚寒下利;素有湿热,平时喜膏梁厚味者,每成肠热下利。

核心辨证纲领

  • 误下变证双路径
    graph TD
      误下-->体虚者-->伤阳成里寒(四逆汤证)
      误下-->湿热者-->化热成协热(葛根芩连汤证)

关键鉴别诊断

鉴别要点 虚寒下利(四逆汤证) 肠热下利(葛芩连汤证)
下利特征 完谷不化、无臭 秽臭灼肛、暴注下迫
全身症状 手足厥冷、面色㿠白 口渴烦躁、肛门灼热
小便情况 清长或不利 短赤刺痛
舌脉表现 舌淡苔白、脉沉微 舌红苔黄、脉数滑

分阶段救治方案

  1. 虚寒型误下救逆(三阶疗法)

    • 第一阶段(里阳暴脱):
      ✓ 急用四逆汤回阳(附子用量10-15g)
      ✓ 指标:下利次数减少50%为度
    • 第二阶段(表证残留):
      ✓ 桂枝汤调和营卫(芍药量>桂枝)
      ✓ 禁忌:汗出不可过猛
    • 第三阶段(善后调理):
      ✓ 理中丸温补中焦
  2. 湿热型误下救逆(双解法)

    • 葛根芩连汤要点: ▸ 葛根用量宜大(15-30g) ▸ 黄连配伍比例(与黄芩1:2)

体质预判要点

体质类型 误下转归 预防措施
阳虚体质 易成四逆汤证 解表时加生姜、大枣
湿热体质 易成协热利 葛根汤中早用生石膏预防

临床警示

  1. 儿童特殊处理

    • 葛根汤证患儿误汗后: → 立即监测小便量(<400ml/日需干预) → 预防传变可加粳米护胃
  2. 救表时机把握

    • 必须满足:
      ✓ 下利完全控制(大便成形)
      ✓ 小便量恢复正常(>800ml/日)
      ✓ 手足转温(温差<2℃)

仲景心法:表里同病时,里虚急当救里,此"急则治标"原则的经典体现。虚实之辨,首重谷食消化状态与二便情况,此乃判断脾胃阳气存亡的关键指征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