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一五
目录
一一五:「伤寒」二三日,心中悸而烦者,「小建中汤」主之。
如果是心中悸,虚烦不得卧,茯苓甘草汤可以把它治好去掉。
如果是心中悸而烦者,这是里虚,里面虚燥,也是小建中汤,所以小建中汤是阴虚的时候用的。
里虚的人,脸色很青、很淡、很暗黄,身体很瘦,都可用小建中汤。
这条辨专门讲的是中风素虚,这人得到感冒,本来正常是桂枝汤,除了有汗、恶风、发热、头痛,再加上心中悸而烦,就知道里虚了,还是小建中汤,所以应该伤寒二三日,表证仍在,心中悸而烦者,小建中汤主之。这样比较完整。
阴虚者,稍有劳倦身热,即心烦不安,纵有表邪,不可发汗,以「小建中汤」重用「芍药」引血内行,以治其烦。
所以阴虚的人,要等到里虚回复了,有表证再开发表的药,所以遇到里虚的人,在发表之前,一定要先治里虚。
证候特点
- 主症:
- 心中悸动不安
- 虚烦不宁
- 兼症:
- 面色青黄或淡暗
- 形体消瘦
- 或伴表证(汗出恶风等)
病机分析
- 里虚本质:
- 中焦虚损(脾阴虚为主)
- 气血生化不足
- 证候特点:
- 不同于茯苓甘草汤证的水停心悸
- 属阴血不足之虚烦
治疗要点
小建中汤应用指征:
- 表证兼见里虚(先里后表)
- 劳则烦热加重者
- 瘦弱体质伴心悸者
临证注意
- 禁忌:
- 实热证之心烦
- 水饮内停之心悸
- 加减:
- 烦甚者可倍用芍药
- 表证明显者暂不宜发汗
仲景要义
- 体现"虚人伤寒建其中"原则
- 强调里虚者不可径发其汗
- 示人治表必先固里的治疗次第
注:本条与茯苓甘草汤证之心悸当鉴别,一为阴虚,一为水停,治法迥异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