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一九
一一九:「太阳病」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;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,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仍可攻之,宜「桃核承气汤」。
太阳病不解就是还有太阳病的表证,还有表热没好,桂枝汤、葛根汤、麻黄汤发表的时候没有发出去,这病毒直接从经进入腑,从皮肤表面直接进入膀胱。
腹部的前面是膀胱,中间是精宫,后面是大肠,正常小便出来的水是气化出来的,气化的时候,一部分的水再跑到胆里面,水生木,变成胆汁,气化本来就很热了,当热进入膀胱里面,移热到膀胱,足太阳膀胱经,经络络到膀胱里面,热再进来,太热了血管会破裂,小便就会带血出来,这是一种外证没有好的时候传到里面的现象。
还有一种是打架被踢或运动伤害伤到小便的地方,结果小便堵到了小不出来,里面瘀血,也是一种外伤,用桃核承气汤。
或者本来就膀胱有问题,如膀胱结石、膀胱发炎、性病等,一解表发汗,膀胱里的津液没了,小便津液不够,变得很浓稠,则其人如狂。
热结膀胱就是小便太热了,小便带血,桃核承气汤是治疗血症的第一个方子,很浅的方子,其人如狂,并不是发狂,只是情绪烦躁不安,如已发狂的话,桃核承气汤就来不及了,所以是近狂还没到发狂的状态;
血自下,下者愈,如果这个时候小便自己带血下来,就没有关系了,这血通了。
一般来说,只要攻下,必须要确定病人没有太阳表症,脉有没有浮。还必须确定你攻的位置对不对。
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,解外的时候,用小柴胡汤,因为碰到「腑」上的时候,一定经过中间的三焦,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少腹就是在「中极」「关元」一带绷得很紧,病人感觉很痛、很难过,小便小不出来,看皮肤上也是绷得很紧,整个抽筋起来,由这些症状,可以确定血堵在膀胱里面,血下不来。
少腹急结者,可能是膀胱、子宫精宫、淋巴结。血结膀胱,一定小便不利。
桃核承气汤,是治疗血症,淤血第一方。唐容川,写了一本血证论,很好,认为久病必有淤。
瘀血者血液已越出血管之外,失其血液之性能而成为死血,在医学名词上为瘀血;
死血在生理上不但已失作用,且能遗害于全身,一但化成毒质,刺激脑神经使其发生错乱,或使血液不清洁,发生种种病变,如皮肤病、疡疮、潮热,以及攻冲性、游走性之疼痛诸疾病;
凡属一切急慢性病证与奇病怪疾,临床上久看不好的病,一定是有瘀血在里面,吾人有很多方法,教导如何去辨别,如何知道里面血瘀到了,桃核承气汤、下瘀血汤、抵挡丸汤、桂枝茯苓丸、大黄蟅虫丸等皆为治瘀血之良剂。
桂枝茯苓丸专门用作妇人子宫肌瘤、卵巢瘤的时候用,大黄虫丸腹腔里面有瘀血的时候用,下瘀血汤胸腔里面有瘀血内伤的时候用。
临床上遇到少腹痛的时候,记得先问小便是否正常;举例来说,如果有妇女在月经期间腹痛来找你治疗,你忘了问小便,结果以为是月经引起的腹痛,其实可能是刚好这几天她的膀胱结石引起腹痛,如此处方用药就不正确了。
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| 桂枝二两 | 大黄四两 | 芒硝二两 | 甘草二两炙
右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納芒硝,更上火微沸,下火。先食溫服五合,日三服,當微利。
外伤踢、撞到阴部、睾丸、膀胱用的最多。
桃仁三钱,桂枝二钱,大黄四钱,芒硝二钱,炙甘草二钱。
大黄、芒硝、炙甘草,就是调胃承气汤。
一般人想到活血化瘀,开丹皮,开很多牛膝,红花。张仲景就用很多桂枝活血化瘀,用桂枝辛香发散,入心脏,让心脏喷射力量加强,能把血喷出来,有心脏动脉的血推动,桃仁这种攻淤的药,攻淤破淤会更强。
脉当为沉,或弦细;舌则红中带紫,苔或白或黄。脉以细,舌以紫青,为瘀血之侯。
只要看见一个年轻的小孩子,弓着身子,弯着身子,抱着阴部进来,就是桃核承气汤。
判断瘀血的方法
-
一、血会「膈俞」,病人一定会有「膈俞痛」,督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,就是「膈俞穴」。
-
二、舌有齿痕,舌头上有牙齿的痕迹,因为舌为心表,心主血,身上循环系统很好的时候,舌头会很光润,循环不好的时候,舌头的循环也会跟着不好,舌头跟牙齿贴到,一拉开来,牙齿印还在上面,就代表瘀血,很多都是妇科子宫的问题。
-
三、「血海」痛,足太阴脾经上的「血海穴」会痛。
-
四、「三阴交」有压痛点,「三阴交痛」大多在妇科里面,「三阴交」主腹、少腹的地方。
-
五、更严重的,在肚子上看到一块一块的青紫。
-
六、口渴而不欲饮。
嘴巴很干,口渴,但是就是不想喝水。就是有淤血,血液循环不畅。
张仲景在设计桃核承气汤的时候,考虑把瘀血攻下来,而不要把正常的体能伤到,把坏的攻下去,好的留下来,如何这药一吃,刚好把瘀血攻下来?所以桃核承气汤主要是靠桃仁和桂枝,桃仁专门破血,行血化瘀,所以桃仁用的很多,包括生化汤里面都有桃仁,桃核承气汤实际上就是利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而成。张仲景破除瘀血的时候,会利用桂枝强心、辛香发散的特性,来加强心脏推动血液的力量,然后配合其它破瘀血的药,如此破除瘀血的力量就会增强。
临床上,遇到久病的病人,想要开补血药的时候,记得要先去瘀血,所谓「瘀不去,新不生」,不是一味地开补药就好。
所以我们治疗贫血,只补血,给你四物汤,八珍汤,一定要同时去淤血,活血化瘀。有淤血的时候,还不受补,反而吃了更难受。
病机传变与临床表现
-
传变路径:
- 太阳表证未解→热邪内陷→结于膀胱
- 特殊传变:外伤直接导致膀胱瘀血
-
核心症状群:
- 精神症状:其人如狂(烦躁近狂)
- 局部体征:少腹急结(关元、中极穴区紧绷疼痛)
- 排泄异常:小便不利或血尿
- 舌脉特征:
- 舌质紫暗有齿痕
- 脉沉弦或细涩
治疗策略与禁忌
分步治疗原则
graph TB A[表里同病] --> B{表证存在?} B -->|是| C[先解表-小柴胡汤] B -->|否| D[攻里-桃核承气汤]graph TB A[表里同病] --> B{表证存在?} B -->|是| C[先解表-小柴胡汤] B -->|否| D[攻里-桃核承气汤]
治疗禁忌
- 绝对禁忌:表证未解时径用攻下
- 相对禁忌:
- 正气虚极
- 妊娠期(需配伍安胎药)
桃核承气汤方解
组成与剂量
经方原量:
- 桃仁50个(约15g)
- 桂枝6g
- 大黄12g
- 芒硝6g
- 炙甘草6g
现代常用量:
- 桃仁10-15g
- 桂枝6-10g
- 大黄6-12g
- 芒硝3-6g(冲服)
- 炙甘草6g
配伍特点
-
核心药对:
- 桃仁+桂枝:破血行瘀
- 桃仁:直接破瘀
- 桂枝:增强心阳推动力
- 桃仁+桂枝:破血行瘀
-
承气底方:
- 调胃承气汤(大黄、芒硝、甘草)
- 作用:通腑泻热,给邪出路
煎服要点
- 先煎四味→去滓→纳芒硝微沸
- 饭前温服(先食服)
- 见效标准:微利为度
瘀血辨证要点
诊断指征
-
穴位诊察:
- 膈俞穴压痛(第七胸椎旁开1.5寸)
- 血海穴压痛(脾经)
- 三阴交压痛
-
舌象特征:
- 紫暗舌
- 明显齿痕
- 瘀斑瘀点
-
特殊症状:
- 口渴不欲饮
- 皮肤甲错
- 局部青紫
临床拓展应用
-
急症范围:
- 外伤性膀胱瘀血(阴部撞击)
- 急性膀胱炎伴出血
- 热性病发狂前期
-
慢性病应用:
- 顽固性痛经
- 子宫肌瘤初期
- 前列腺增生伴瘀热
-
治疗原则:
- “瘀不去,新不生"理论
- 治贫血必先祛瘀
- 久病怪病多瘀
类方鉴别
方剂 | 主治重点 | 组成特点 |
---|---|---|
桃核承气汤 | 膀胱/下焦瘀热 | 含桂枝、调胃承气底方 |
桂枝茯苓丸 | 子宫肌瘤/卵巢囊肿 | 平和缓消 |
大黄䗪虫丸 | 干血痨/深层瘀血 | 虫类药攻瘀 |
下瘀血汤 | 胸腹部外伤瘀血 | 专攻局部瘀结 |
临床注意:本方为瘀热互结实证而设,若见脉微肢冷等虚寒证,当改用温经汤类方剂。服药后当以"微利"为效验标准,不可过剂伤正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