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二〇

一二〇:「伤寒」八九日,下之,胸满,惊烦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」主之。

伤寒,被攻下,寒下陷,可能会变成结胸。中风、温病,被攻下,可能会心下痞,后面我们就有五个心下痞治疗,泻心汤的处方。如果跑到胸腔,太阳寒水,水跑到肺里,肺积水,之后也有处理方式。

这里的下之,造成胸满,这一种胸满,会有惊烦的现象。因为三焦和心包是表里,三焦就是水的系统,三焦水道全身无所不到,会小便不利,影响心包造成惊烦。惊烦,病人会很焦虑,很怕,慌乱。出现惊烦,张仲景都用龙骨牡蛎这两味药。

伤寒八九日,在医生的眼里,病已经六七天,可能已经传里了,不是传阳明就是传少阳,所以医生才会下之。

一攻下以后,病人胸满,惊烦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,为什么?因为要传不传,并没有进入少阳,被攻下得太早了,表邪陷下去,陷在半表半里中间,因为被攻下,而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面去,因为在半表半里中间,三焦跟心包是表里,所以病人会胸满,惊烦,因为胸口这里淋巴系统整个都会在这里。

小便不利,因为三焦是水道出焉,三焦管水道,由油网来排,因为滤过性病毒是由「攻下」进来的,所以堵在三焦,水道就不能通行了。

有谵语就代表说胃里面还有余热,胃里面还有干的大便,没有完全排掉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攻下的时候,身体的气血往下走,一攻下病人的身体虚掉了,其实本来身体很好,把病毒顶在外面的,表面的症状慢慢没了,结果被庸医攻下,免疫系统被攻下,就往下走,因为体能很好进来的时候就停在少阳,这进来不是病人不行,而是被医生误下的,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;

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。因为脾主肌肉,主四肢,三焦水道系统不通的时候,就会影响到脾脏,水停在肌肉里面,要解肌。所以,知道三焦有问题,就是柴胡汤,要解肌用桂枝,谵语可能是有大便堵到了,用大黄。

因为在半表半里之间,有胸满,靠柴胡加桂枝来解表,柴胡本身和解,桂枝走肌肉皮肤表面去表,已经在三焦里面的东西,把它清利出来,这汤方加龙骨牡蛎,还有铅丹,铅丹现在很少用,龙骨牡蛎和铅丹是治疗惊烦,受到惊吓的时候用,因为三焦和心包是表里的,所以这三味药是用来镇惊止烦的;

又因为有谵语,因为人虚了,大肠的浊气就往上跑就发生谵语,所以加了大黄,大黄来攻下,用大黄把堆积在胃的大便排出来:这时候又加半夏,因为这人素体比较壮的平常比较壮的人,胸腔比较湿热一点,能湿热才能够胖;这时候再加生姜、人参、大枣,来把里虚补足;此方表证里证一剂来清,同时攻下,同时解表,同时把前医造成的下攻中气不足,把它补足,中气就靠人参、生姜、红枣补足,解表靠柴胡、桂枝。这个药方常用在体质素虚之人,误下之后,阴虚而津液不能自回;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,误下之后津液回自回,就不会用到这个药方。

用这个汤的病人,都是素虚之人,身体平常比较虚弱的人,强壮的人,就算攻下太早,津液可能也会自己回来。
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

半夏二合洗 | 大枣六枚 | 柴胡四两 | 生姜一两半 | 人参一两半 | 龙骨一两半 | 铅丹一两半 | 桂枝一两半去皮 | 茯苓一两半 | 大黄二两 | 牡蛎一两半

右十一味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纳大黄,切如碁子大,更煮一二沸,去滓,温服一升。

柴胡四钱,生半夏四钱。

除了大黄、半夏、红枣以外,其它都等重,因为是半表半里都有,解表攻里同时并进的,一剂药同时把它去掉。

过去有些书上写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」有加黄芩在里面,有开黄芩就是嘴巴里面有燥苦,口苦的时候,兼有少阳证的时候,会用黄芩;
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很好治疗失眠的汤剂,是虚的人吃的;

如果失眠是到了晚上但头汗出,常常五六天不大便,舌头又干又燥,这人是阳明燥屎,不可以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;

所谓阴虚的人是肠胃津液不足,兼有下利而引起;

现在买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粉,里面没有铅丹的,都用茯苓代替了,所以开的时候,没有加铅丹也没有关系。

铅丹非常好用,但是现在不好买到。也是金石类的药,在本草经就是所谓的青铅,并不是真正的铅,无毒,可镇心,让人平静,不会很慌乱。

龙骨牡蛎有潜阳的功用,常人阳气足的时候,手脚是温热的、额头冷的,手掌、脚掌是热的,手背脚背比较凉,四肢是胃气反映的地方。

胃气,当天气冷,手脚是冷的,当你回家一喝热汤热饭,手脚马上热起来了。胃气太过,手汗脚汗会比较多,如果大便不好,就承气汤,攻出来,汗就去掉了,如果虚热,大便很好,就是龙骨牡蛎汤。

如果手脚温热而且出汗、大便秘结,这是阳气过盛,我们用承气汤攻下就好了;

但如果是虚热的体质,没有便秘,手脚常出汗,就是用龙骨牡蛎。

所谓的阳要潜在阴里面,就是说人体的皮表乃太阳寒水所主,把热包在里面,也就是皮表是凉的,里面是热的,不怕冷,这是正常。

龙骨与牡蛎潜阳收敛的作用有小差异,当「失津」的时候,我们用龙骨;如果是「失精」的时候,我们用牡蛎。所以小朋友夜尿多的时候,因为夜尿是「失津」,所以用到龙骨牡蛎的时候,龙骨可以多一点;反之如果是大人有遗精的症状,我们用龙骨牡蛎的时候,牡蛎要加重一点。

小编:这里写的龙骨、牡蛎的作用,和视频里讲的是相反的。搞不懂先等量用。

误下变证机理

  1. 传变特点

    • 伤寒八九日,邪气欲传未传之际
    • 医者误用攻下,致邪陷半表半里
  2. 病位分析

    • 邪陷三焦,水道不利则小便难
    • 扰及心包,神明不安则生惊烦
    • 胃热未清,浊气上冲则发谵语
    • 阳气郁滞,经气不畅故身重难转

主证辨析

症状 病机 用药指向
胸满 邪结胸胁,气机壅滞 柴胡、桂枝
惊烦 心神被扰,阳不入阴 龙骨、牡蛎、铅丹
小便不利 三焦决渎失司 茯苓
谵语 阳明余热上扰 大黄
一身尽重 阳气郁遏,经气不畅 柴胡、桂枝、生姜

方义解析

组方结构

  1. 和解基础

    • 小柴胡汤去黄芩、甘草
    • 保留柴胡、半夏、人参、姜枣
  2. 特殊加味

    • 镇惊:龙骨、牡蛎、铅丹
    • 通阳:桂枝
    • 利水:茯苓
    • 泻热:大黄

配伍精要

  • 柴胡配桂枝:解郁透邪,通达表里
  • 龙骨配牡蛎:重镇摄纳,安魂定魄
  • 人参配姜枣:扶正祛邪,调和营卫
  • 半夏配茯苓:化痰利水,通调三焦

临床应用鉴别

  1. 体质辨证

    • 素体虚弱者误下后多见此证
    • 壮实之人误下多能自复
  2. 类证鉴别

    • 与纯阳明谵语鉴别:无潮热、腹满痛
    • 与少阳胆热鉴别:无口苦咽干目眩
  3. 使用要点

    • 表证未尽者不可单用
    • 铅丹可用代赭石等替代
    • 大黄用量以微利为度

古今注家精要

  1. 成无己注: “伤寒八九日,邪气已成热,而复传阳经之时,下之虚其里而热不除…”

  2. 柯韵伯曰: “此方能引阳入阴,交通心肾,为治疗惊烦失眠之妙方”

  3. 徐灵胎指出: “此证因误下而邪气散漫,故用和解镇固之法”

临证注意

  1. 药后观察

    • 得微利则停后服
    • 惊烦减即减镇重之品
  2. 变证处理

    • 若下后虚极:加附子
    • 痰热明显:加竹茹、枳实
  3. 禁忌

    • 纯虚无实者忌用
    • 阴寒内盛者禁用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