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二四
一二四:「太阳病」,中风,以火劫发汗,邪风被火热,血气流溢,失其常度,两阳相熏灼,其身发黄。阳盛则欲衄,阴虚小便难,阴阳俱虚竭,身体则枯燥,但头汗出,剂颈而还。腹满、微喘,口干、咽烂,或不大便,久则谵语,甚者至「哕」,手足躁扰,捻衣摸床;小便利者,其人可治。
现在也会发生,家中失火,从火场里逃出来的人,受火劫。流鼻血后,烧退了,就好了。如果没有,就难了。
已经有感冒的热在身体里面,然后又有火气进来了,用火熏他,这是两个阳热在互相熏灼结果,造成病人津液丧失过多,其身发黄,血里面百分之六十的水,水份丧失很多的时候,从皮肤上看到血的颜色是黄色的,实在这是血的原色,其实是液不足了,这时候吃水梨最好。
阳盛则欲衄,阳气是往上走的,如果病人会流鼻血,血里面的热就会散出来,就会好;
如果病人阴虚小便难,因为津液不够了,阴阳俱虚竭,身体则枯燥,如果病人阴阳两虚,身体就枯燥了,瘦干干的,但头汗出,为什么有这现象?身上一点汗都没有,但是满头大汗,就是头流汗,中医叫作浮阳,浮阳就是免疫系统,就是肠胃的功能,就是肠胃的热气,正常时阴阳是相交的,为什么阳热能停在中焦不会散出去?因为人有阴阳,有津液,按一定比率存在,所以可以停在中焦。有一天如果津液少了,津液少的原因,可能被攻下,可能被火烤,津液一少,胃里面的阳热就冲到头上去了,头就在流汗。
十二正经,六阴六阳,阴经只到脖子,六条阳经都上到头部。急虚的人,阳绝了,会头汗出。阳盛,也会头汗出。
喉咙是三阴的交会,太阴、少阴、厥阴。所以喉咙,是查阴够不够的所在,头部是看阳够不够。咽烂,代表阴津已经伤到了。头上又流汗,可能阳也虚了。再加上谵语,大便堵了。严重之后,就会一直打嗝,刚开始每隔几分钟打一次,到后来连讲话都在打嗝,连续不断,就快死了。
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,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,牡蛎会收浮阳,相书上蒸笼头这种人,只能于校官干不了将官,因这人太急躁了。
另外一种情形,阳明热也会容易头汗出,与这里的「但头汗出」不同,这里是阴阳都虚掉才会但头汗出。
腹满,里面的大便都干掉了,微喘,口干、咽烂,喉咙都烂掉了,或不大便,久则谵语,甚者至「哕」,严重到打嗝的时候更虚,有打嗝现象的时候,就是胃气绝了,很危险了,如果再进去手足躁扰,捻衣摸床;小便利者,其人可治。捻衣摸床就是沿着床边摸过去,这时候大便整个干在肠子里面了;如果小便还通利,代表他元阳还有,因为小便是气化出来的,代表津液还有,如果小便都没有了,就真的很危险了。
手足躁扰,捻衣摸床,是阳明症才会出现,大便干燥堵在里面,病人眼睛是直的,沿着床沿走,手摸着床旁边走,如果没有摸床,就会一直揉衣服,只要是布就一直抓。小便利,就代表阴津还在,阴还有,大承气汤一剂就回来了。
例:小孩感冒,麻黄汤证,一剂下去小孩发汗太过,烧退了就转白虎汤证了,结果误诊,看他还发烧给大青龙汤,小孩一直在发汗,原来是太阳表证,立刻转成阳明燥证,就捻衣摸床,这代表津竭了,而阳明燥热证,对小孩摸脉不准,因为小孩的脉,正常时都跳得很快,摸肚子拒按表示大便堵在里面,阳明证应该考虑大承气汤或白虎汤?结果因拒按而用大承气汤,大承气汤一下去,烧就退了,还有,这小孩从小就黄疸,大便不好,常常阳明燥热,常常口渴,常常便秘,脑子反应慢,大承气汤一攻都好了。
孙斋氏曰:本条宜对证用药:「黄疸病」用茵陈汤:腹满而喘、语、下大便用「承气汤」。独躁扰循摸一症为神经濒绝之现象,法在不治。这现象用「大承气汤」,如果白虎汤证造成的壮热,用犀角地黄汤可能会好,大便不通的,就不会好。
病机演变
-
双重热邪相搏:
- 太阳中风(外感风热) + 火劫发汗(外加热邪)
- “两阳相熏灼"导致:
- 血气流溢失常
- 津液严重耗伤
-
核心病理:
- 阳盛(实热)→衄血、头汗出
- 阴虚(津亏)→小便难、咽烂
- 阴阳俱虚→身体枯燥
典型症状
-
全身表现:
- 身发黄(血液浓缩征象)
- 身体枯燥(脱水体征)
- 但头汗出(剂颈而还)
-
热毒上攻:
- 口干咽烂
- 阳盛则衄
-
阳明腑实:
- 腹满微喘
- 不大便→谵语
- 手足躁扰、捻衣摸床(神经症状)
-
危重指征:
- 持续呃逆(胃气将绝)
- 小便闭(阴津枯竭)
辨证要点
症状 | 病机 | 预后意义 |
---|---|---|
头汗出+咽烂 | 浮阳上越+阴津亏损 | 阴阳俱虚 |
衄血 | 热随血泄 | 可能自愈 |
小便利 | 气化功能尚存 | “其人可治” |
手足躁扰+捻衣摸床 | 阳明燥实+神昏 | 急下存阴指征 |
持续呃逆 | 胃气败绝 | 危候 |
治疗策略
-
急救原则:
- 小便通利者→急下存阴(大承气汤)
- 头汗浮阳→牡蛎收摄浮阳
-
分证论治:
- 黄疸表现:茵陈蒿汤
- 腹满谵语:承气汤类
- 壮热无便:犀角地黄汤(慎用)
-
禁忌:
- 不可反复发汗(案例示警:麻黄汤→白虎汤误治案)
临床案例启示
- 小儿误治案:
- 太阳表证过汗→转阳明燥实
- 出现捻衣摸床等神经症状
- 通过腹诊(拒按)确诊用大承气汤
- 附带治愈慢性黄疸便秘
预后判断
-
可治标准:
- 小便通利(气化未绝)
- 大便得下(腑实可攻)
-
不治征兆:
- 持续呃逆(胃气已败)
- 小便全无(阴液枯竭)
注
- 孙斋氏提出:躁扰循摸属神经濒绝现象,传统认为难治
- 现代对应:类似重度烧伤/火场逃生的脱水休克状态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