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二六

一二六:形作「伤寒」,其脉不弦紧而弱,弱者必渴,被火者必谵语,弱者发热,脉浮,解之,当汗出而愈。

形作伤寒,外形看起来像伤寒,其实不是伤寒。

就是看起来,怕冷、体重、节痛、肌肉痛、无汗,外症上看起来都是伤寒的,就是脉不是浮的弦紧的,而是脉弱。虽然是伤寒,但是病人太虚弱了,一般都用桂枝汤,不用麻黄汤。

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,血不够代表津液不足了,营养不足了,代表免疫系统不够强,这种人一定口渴,因为本身津液已经不足了,再被火一烤,一定发谵语;

如果脉浮起来,就代表津液回来了,津液一回来的时候,免疫系统出来到皮肤表面上去,脉就浮起来了,病如果在表的时候,不管是免疫系统的问题、滤过性病毒的问题,或感冒的问题,病如果在表就一定会摸到浮脉,就像火烫伤的,他没有病,但是皮肤被烫伤了,所以脉一定是浮起来的。

证候特点

  1. 表面症状

    • 形似伤寒(恶寒、身痛、无汗等表证)
  2. 关键鉴别点

    • 脉象不弦紧而弱(区别于典型伤寒)
    • 伴随口渴(津液不足之征)

病机分析

症状/体征 病理机制 临床意义
脉弱 气血两虚/津液不足 禁用麻黄汤类强发汗剂
必渴 阴血亏虚,不能上承 提示内在虚损本质
被火必谵语 火劫更伤阴液→热扰神明 虚人外感禁用物理发汗法
弱而发热脉浮 正气来复,驱邪外达 转机征兆

治疗原则

  1. 基本治法

    • 解表当取汗法(因势利导)
    • 但需用桂枝汤调和营卫(禁用麻黄汤)
  2. 禁忌警示

    • 不可火劫(物理发汗):
      • 加重津伤→导致谵语
      • 可能转为阳明热证

辨证要点

  1. 脉弱三层次

    • 初诊脉弱→提示素体虚
    • 被火后谵语→阴伤化热
    • 转脉浮→正气抗邪外出
  2. 与真伤寒鉴别

    graph TD
      A[恶寒身痛] -->|脉弦紧| B(麻黄汤证)
      A -->|脉弱| C(类伤寒虚证)
      C --> D{治疗选择}
      D -->|桂枝汤| E(汗出而愈)
      D -->|误用火劫| F(谵语变证)

临床启示

  1. 现代对应

    • 体虚者感冒(如化疗后患者)
    • 慢性病患者外感(糖尿病/结核病等)
  2. 误治教训

    • 虚人外感强发汗→易致津伤热变
    • 类似现代过度退热导致的脱水

预后判断

  • 向愈指征

    • 脉由弱转浮(正气恢复)
    • 汗出热退(邪有出路)
  • 恶化征兆

    • 谵语出现(阴伤热炽)
    • 持续无汗(正不胜邪)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