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:一三一
一三一: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「奔豚」,气从少腹上冲心者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「桂枝加桂汤」。
对皮肤表面上的脓头,可以用火罐拔掉。
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,在过去的脓疡科,把针烧红了以后,刺进皮肤裹面,直接刺到脓头裹面,来发它的脓疡,北派的医生用白朮和附子,就是「术附汤」,金匮里面还有一个「阳和汤」,都是能够让内部的脓疡发表发出来,不管是癌症、骨头烂掉的,都能让里面的浊物清出来,浮到皮肤表面上,应该要这样做才对。
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医生用烧针来烫,让病人发汗,其实病人原本有伤寒,譬如有寒证,要从里面发出来比较好,用药去攻比较好,结果医生用烧针,例如温针,艾草放在针上面烧,一烧,寒一遇到热,寒就往里面走,而不是往外走。
临床上看,发奔豚的时候,都是在右边的「天枢」开始发,其实奔豚是大肠里面本来有燥屎,干燥的大便在里面,平常不知道,有的时候大便鞭,或大便像羊屎一样没注意它。
实际临床上,此类病人都是惊发的,病人本身很胆小一扎针的时候本来就很怕了,又担心艾草掉下来会烫到,一直在惊,实际上奔豚证就是惊发,奔豚气从腹部一直上来,像手臂一样粗,一直冲上来,看起来像心脏病,痛得受不了,但又不会死,心脏本身好好的,因为人一受惊发,肠子必会筋挛起来,大便的燥气因而跑到肠壁外面的三焦油网里面去了,进入三焦油网渗入血管里面,大便的废气如果跑到脑里面,就会捻衣摸床、谵语、发狂奔走。
如果透过血管跑回肝脏,由肝脏就会影响到心脏跑到血管里面,顺沿着血脉流回心脏,流回心脏以后就会有发奔豚的现象,因为血里面不受气,大肠的燥气流到心脏去了,就发奔豚,所以张仲景看这人原本没有便秘,肠胃功能可能比较差一点,处方开桂枝加桂汤,本身用桂枝汤和解营卫因为是肠子的问题,肠子的浊气从静脉血管跑到心脏里面去了。
桂枝加桂汤,这桂就是肉桂,平常肉桂加五分八分一点点就够了,加肉桂让心脏喷射力量很强,浊气一进到心脏以后,马上从动脉喷走,硬把浊气逼回肠子里去,然后桂枝汤去和解营卫,让肠胃蠕动很好,同时因为他还有伤寒表证。
临床上,看到发奔豚的时候,知道是大肠气在发,要把肠气逼回到血管里面去从血里面再回三焦,再回肠子里面去,就是靠心脏喷出来进入动脉血管的力量,所以是靠桂枝加桂汤。所以第一个处理奔豚的汤方就是桂枝加桂汤。
另一种奔豚的症状,是本来有宿便的人,受到惊吓以后,燥屎的沼气透过肝脏与大肠的血管进入肝脏,所以肝脏送给心脏的血中就会有沼气,心脏就想把沼气往外推,于是就动悸的很厉害,就发奔豚。
方中行曰:「奔豚」肾之积名也。「肾从少腹上冲心」,「奔豚」证发作之状也;盖人之素有肾积者,因针穴处寒得入之,其积逐发,则气自少腹上逆而冲心,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,故曰「奔豚」。
实际上就是大肠里面的燥屎,其浊气进入肠壁里面,进入血管冲到心脏里面,才会有这种现象。
还有一种乃针孔发生炎肿或成「破伤风症」也;看起来像奔豚,实际上是破伤风症,病毒侵入身体里面去了,这时候要加强心脏力量,把免疫系统带出来的时候。也是靠桂枝加桂汤,然后可以配合针灸课程中提过的灸法,用隔姜灸;
摸到生锈的钉子,破伤风在手指,很痛,一条红线从指肚下到手掌再到内关,在内关上一寸处开始艾灸,手指肚也开始艾灸,灸到第三壮红线已经退回手掌了,再灸后红线过了劳宫就不再艾灸了,之后就会自己好了。
临床上桂枝加桂汤,如果用桂枝,就是桂枝汤里面原本桂枝是三钱,白芍三钱,现在桂枝用六钱,这样力量不好,所以要同样用桂枝汤,桂枝白芍等量,但是加桂是加肉桂,桂枝肉桂是同样的东西,肉桂是桂树的心,桂枝是桂树的皮;肉桂很油很香很浓,肉桂喷发的力量才够,有时候重用桂枝三四剂下去,病人还是奔豚,加肉桂下去一剂就去掉了,二者差很多。
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
这汤剂争议很多,有的赞成桂枝,有的赞成肉桂,但临床上看,肉桂极有效,用桂枝汤加肉桂,肉桂用五分,严重的用八分,不需要用到一钱,因为会太辣了。
肉桂强心的力量更强,增强喷发的力量。
喝桂枝汤时,把肉桂粉冲下去,喝掉。桂枝汤除了解肌,还可以补肠胃津液,加速血液循环。
意大利的咖啡里都会放一点肉桂粉,主要靠咖啡补充一下津液,防止肉桂伤到津液。不过咖啡会造成胰脏癌,不要常喝。
小编:感觉意大利人也知道单纯喝咖啡不好,用一点肉桂补充阳气,防止得癌症,是人类本能的直觉。
基本病机
-
误治过程:
- 烧针发汗(不当汗法)
- 针处受寒(寒邪内陷)
- 核起而赤(局部气血郁滞)
-
传变特点:
- 寒邪内陷→扰动下焦
- 浊气上逆→发为奔豚
典型证候
主要症状 | 病机解释 | 鉴别要点 |
---|---|---|
气从少腹上冲心 | 浊气循经上逆 | 与真心痛鉴别 |
针处核起色赤 | 火毒郁结皮下 | 区别于普通针孔反应 |
发作性悸动 | 惊则气乱,引动伏邪 | 与癫痫发作鉴别 |
治疗法则
-
外治法:
- 灸核上各一壮(温散局部寒凝)
-
内服方:
- 桂枝加桂汤(重点在肉桂而非桂枝)
- 桂枝汤:调和营卫
- 加肉桂:引火归元,降逆平冲
- 桂枝加桂汤(重点在肉桂而非桂枝)
方药详解
graph TD A[桂枝汤] --> B(解肌发表) A --> C(调和营卫) D[肉桂] --> E(温阳降逆) D --> F(引火归原) B --> G[平息奔豚] C --> G E --> G F --> Ggraph TD A[桂枝汤] --> B(解肌发表) A --> C(调和营卫) D[肉桂] --> E(温阳降逆) D --> F(引火归原) B --> G[平息奔豚] C --> G E --> G F --> G
临床要点
-
肉桂运用关键:
- 用量:3-5分为宜(约1-1.5g)
- 用法:研末冲服效力最佳
- 配伍:配甘草护胃和中
-
鉴别诊断:
- 真性奔豚(浊气上逆)
- 破伤风症(外邪深陷)
- 心脏本脏病(持续心悸)
预后转归
- 向愈指征:
- 冲气渐平
- 核肿消退
- 恶化征兆:
- 发作频繁
- 神志昏蒙
现代启示
-
类似情况:
- 不当针灸治疗后的异常反应
- 惊恐诱发的功能性胃肠病
-
治疗拓展:
- 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(腹泻型)
- 治疗某些功能性心律失常
注:本条揭示"惊发奔豚"的特殊病机,体现中医"心与小肠相表里"的理论,为情志致病提供重要治疗思路。肉桂的特殊运用方法,值得现代临床借鉴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