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三五

一三五:「太阳病」,吐之,但「太阳病」当恶寒,今反不恶寒,不欲近衣者。此为吐之内烦也。

太阳病,吃吐剂,也会解表,一吐就流汗。

太阳病,有麻黄汤、桂枝汤、葛根汤,温病派则开一个防风通圣散,里面桂枝麻黄葛根都只加一点点,柴胡也来一点,乱枪打鸟,没有用。

因为吐太过了,胃的津液伤到了,胃太干燥了就化成热,化成虚热往上走,病人就会烦燥这也是可以用大半夏汤;

吐太过了,还有几个变证:

吐多了,胃热会往外跑,太热了,不想穿衣服,口渴燥渴。

如果吐太过了以后,病人口渴,胃里面没有水了,全吐光了,如果渴而烦燥者、就是胃里面的水没有了,胸腔里面的水也没了,大太阳在胸腔,这时候用人参白虎汤;

如果病人吐了半天但热不渴,代表胃的津液没有伤到,但是还有表热,所以用桂枝白虎汤,因为兼有表热阳明热,但是胃的津液没有伤到,所以把人参拿掉,把人参换成桂枝;北派会用到人参的时候,大多都是在肠胃科,平常不用的,因为人参很珍贵的,肠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,正好用人参来补足,这是补津,如果黏液不足的时候则用红枣来补。

(一)原文解析

「太阳病」本应恶寒,误用吐法后出现:

  • 反不恶寒
  • 不欲近衣 此为吐伤胃津,化热生烦所致

(二)病机演变

  1. 误吐伤津
    • 吐法过用→胃津耗损
    • 津伤化热→虚热上扰
  2. 症状特点
    • 表证变化:恶寒消失(非表解)
    • 里热表现:烦燥、不欲近衣

(三)分层辨治

1. 胃津初伤证

  • 主症:烦燥但未至大渴
  • 病机:胃燥生热
  • 治法:和胃生津
  • 方剂:大半夏汤

2. 津伤热盛证

  • 主症
    • 大渴引饮
    • 烦燥明显
  • 病机:胃津大伤,阳明热炽
  • 治法:清热生津
  • 方剂:人参白虎汤

3. 表里俱热证

  • 主症
    • 身热不恶寒
    • 热盛但不渴
  • 病机:表热未解+阳明热盛(津未大伤)
  • 治法:解表清里
  • 方剂:桂枝白虎汤

(四)用药精要

  1. 人参使用指征
    • 专补肠胃津液
    • 非津伤不用(珍贵药材)
  2. 配伍原则
    • 津伤:人参补液
    • 黏液不足:大枣补益

(五)临证要点

  1. 鉴别诊断
    • 真热假寒:不欲近衣 vs 表证恶寒
    • 津伤程度:口渴与否为关键指标
  2. 误治警示
    • 反对"乱枪打鸟"式用药(如防风通圣散滥用)
    • 强调方证对应

注:吐法解表机理在于催吐可发汗,但易伤胃津,需慎用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