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三七

一三七:「太阳病」,过经十余曰,心中温温,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腹微满,郁郁微烦,先此时,自欲极吐下者,与「调胃承气汤」;若不尔者,不可与;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「非柴胡证」,以呕极吐下,故知也。

本来太阳应该已经进入少阳、阳明了。

如果病人感觉到心下温温,心下就是胃,如果胃里面闷闷的,感觉到食物消化不了,就是病进入阳明了。欲吐,而胸中痛,就是进入少阳、阳明的时候,病人有恶心的现象,肠胃的功能受到滤过性病毒的影响,胃的功能不是很正常,病人胃的蠕动不是很好的时候,病人就会恶心想吐,或水气进入的时候也会这样。

因为胃的地方和胸的地方,这整个部份就叫做「阳」,是诸阳之通路,所有的阳都经过它,阳就是身体的动能。

大便反溏,大便是稀的,溏就是像泥浆一样半流动的,不成形。

大便反溏,照理说应该是进入阳明证了,会燥结,结果反而大便很黏稠,腹微满,郁郁微烦,肚子胀满,但是胃里面很难过,郁郁微烦就是脾胃不和,消化不是很好的感觉,如果病人在这种症状下,病人的感觉是自欲极下吐者,就是胃里面很难过,把这一口吐掉会比较好一点,喝酒喝多了就会有这种感觉,自己想把它吐掉会比较舒服点,有时候不见得是喝酒,所陈述的就是在这里,如果遇到这种情形,不用去吐,调胃承气汤一下去,通通清出去了;

食物一半在胃的下方一半在十二指肠里面,腹诊按中脘穴以下的建里、下脘有压痛反应,调胃承气汤下去把它清出来。

十二指肠堵了,病人想吐却吐不出来,要用手指扣嗓子眼,想硬吐出来,也吐不出来,很恶心很难受。

如果吃了调胃承气汤没有好,就代表他是虚证,因为调胃承气汤是去实热的,有东西堵到了才会用调胃承气汤;

若不尔者,不可与。如果调味承气汤下去,病没有好,就不要再吃了,让病人自己会恢复。因为之前吐太过了,十二指肠疲乏了,是虚证,才会有这种现象。

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证,以呕极吐下,故知也。病人自己吐太多了,会有这现象,为什么非柴胡证?因为张仲景写只要有一个症状就可以用柴胡汤,可是这里的恶心不是柴胡汤证的恶心,是食物不消化的恶心,就是自欲极吐下。

吃东西后想吐,酒客也会发生。吴茱萸汤就是很好治酒客的方子,加苍术5,泽泻6。苍术跟白术不一样,根是白术,顶是苍术,所以苍术去脑部的湿,去顶上的湿,喝酒就是湿热,跑到脑部去了,泽泻加重,把酒精从小便排掉。

想要千杯不醉,小柴胡汤,把半夏加重,想利水强同时加苍术、泽泻,在喝酒前一个小时吃药,酒一喝下去,直接就小便了,根本不会到肝脏,所以会不断喝酒不断小便,喝完也没事。

喝酒喝多的人,胃都不舒服,看起来都是胃下垂症状,都是吴茱萸汤证,胃不舒服,舌头舌苔白厚,胃家的寒症。

吴茱萸汤证,还有吃东西就吐掉。人瘦瘦的,都是寒症。胖子都是热症,开寒药就瘦了。

病传变过程

  • 太阳病传变:病程十余日,邪气由表入里
  • 症状演变
    • 心中温温(胃部闷滞不适)
    • 欲吐伴胸中痛(少阳阳明证候)
    • 大便反溏(异常表现,本应燥结)
    • 腹微满+郁郁微烦(胃肠功能障碍)

调胃承气汤证鉴别要点

  1. 适用指征

    • 自觉强烈吐下欲望(自欲极吐下)
    • 腹诊特征:中脘以下压痛(建里、下脘穴)
    • 病机:实热积滞于胃肠(食物停滞胃与十二指肠)
  2. 禁忌情形

    • 虚证禁用(吐下过度致胃肠疲乏)
    • 非实热积滞者服后无效

类证鉴别

  • 非柴胡证特征

    • 呕、胸痛、微溏三症并见
    • 关键鉴别:病因为饮食停滞(非少阳枢机不利)
  • 酒客特殊证治

    • 吴茱萸汤加减:
      • 基础方+苍术5钱(祛头部湿)
      • 泽泻6钱(利水排酒毒)
    • 预防醉酒方:小柴胡汤加味
      • 半夏增量+苍术泽泻(酒毒从小便解)

临床拓展

  1. 体质辨证

    • 瘦人多寒证(常见吴茱萸汤证)
    • 胖人多热证(适用寒凉方药)
  2. 胃病特征

    • 胃下垂者多见舌苔白厚
    • 食入即吐属胃寒重症

:本条存在争议点——若调胃承气汤无效,可能为吐下过度所致虚证(存疑待考)

附:酒毒处理要诀

情境 方案 作用机理
预防醉酒 小柴胡汤+苍术泽泻 促进酒精从尿路排泄
酒后胃不适 吴茱萸汤变方 温胃散寒+利湿
宿醉头痛 苍术+泽泻强化运用 祛头湿+加速代谢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