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四二

一四二:问曰:病有「结胸」,有「藏结」,其状何如?答曰:按之痛,寸脉浮,关脉沉,名曰「结胸」也。何谓「藏结」?答曰:如「结胸」状,饮食如故,时时下利,寸脉浮,关脉小细沉紧,名曰「藏结」;舌上自苔滑者,难治。

寸是指胸,是阳,寸脉浮代表结在上面,关脉沉代表病在胸膈以上,不过中焦。

结胸、藏结的脉很像,很难区分。实际上脏结的时候,腑对应的脏为表里,应该是相通的,但是现在有个寒湿在二者中间,像白痰一样粘稠的梗在中间。所以,脏结的成因是慢慢累积起来的。结胸,很快形成的。

脏结成因,比如久居湿地;或汗经常不透发,在空调房运动健身,运动就要到户外去接受天地自然之气,就算被正气所伤,也是病在表,很好治,夏天在空调房健身,不好;或者就是养尊处优,常年不流汗不运动。

结胸成因,张仲景认为是误治,应该发表,却被攻下了,表面的停水应该发汗掉,因为攻下后水往下走,跑到肺中、心窝,才会结胸。

何谓藏结?如果脾藏的湿渗到关节里面就是风湿,如果湿很盛,病人的体质寒冷,就是没有什么功能,动能不够。

本身湿再遇到寒,慢慢把五脏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整个外面的一层被黏液都包住了这时候「脏」都没有吸收功能了。

「腑」是消化系统,饮食如故,所以腑没有问题。

脏有问题腑和脏之间的管道都被寒湿包住,时时下利,腑的食物营养要给脏,脏不受,所以通通跑出来了,下利出来的都是食物的精华。

所以关脉小细沉紧,舌头白白滑滑,舌苔黏厚,黏滑代表湿,舌苔上的白代表寒,寒湿结在里面,这种很难治,要开很热的药,用生附,炮附,生姜等热药。病人吃下去的时候很冷,半夜的时候胃气回来,会饿代表脾脏功能恢复了。

基本概念对比

特征 结胸证 脏结证
病位 胸膈部位(阳位) 五脏周边(阴位)
形成速度 急性(误治后快速形成) 慢性(长期寒湿累积)
病理特点 水热互结 寒湿壅滞

诊断要点

结胸证

  1. 典型表现
    • 按之痛(胸膈部压痛)
    • 寸脉浮、关脉沉
  2. 形成机制
    • 误用攻下法→表邪内陷
    • 水热互结于胸膈

脏结证

  1. 典型表现
    • 如结胸状(类似胸膈不适)
    • 饮食如故(消化功能尚可)
    • 时时下利(完谷不化)
    • 舌苔白滑(寒湿征象)
    • 关脉小细沉紧
  2. 形成机制
    • 长期寒湿环境(久居湿地)
    • 汗出不彻(空调房运动)
    • 体质虚寒+湿浊内困

病机示意图

graph LR

    结胸证
    A1[表邪] --> A2[误下]
    A2 --> A3[水热互结胸膈]
    A3 --> A4[按之痛]

    脏结证
    B1[长期寒湿] --> B2[五脏被黏液包裹]
    B2 --> B3[脏腑传导受阻]
    B3 --> B4a[饮食如故(腑功能正常)]
    B3 --> B4b[时时下利(脏不吸收)]

治疗原则

  1. 结胸证

    • 主方:大陷胸汤/丸(泻热逐水)
    • 关键:及时攻逐水热
  2. 脏结证

    • 治疗难点:
      • 寒湿胶着难化
      • 需长期温化
    • 用药特点:
      • 重用生附子、炮附子(温阳)
      • 配伍生姜(散寒)
      • 可加白术、茯苓(健脾化湿)
    • 疗效判断:
      • 胃气恢复(夜间饥饿感)
      • 舌苔由白滑转薄白

预防调护建议

  1. 结胸预防

    • 太阳病慎用攻下法
    • 表证当先解表
  2. 脏结预防

    • 避免久处湿冷环境
    • 运动应出透汗(忌空调房剧烈运动)
    • 定期发汗排湿

临证注意:脏结证见舌苔白滑、脉象沉紧者,提示寒湿深重,治疗需有方有守,非短期可愈。当以"阳化气"为基本原则,循序渐进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