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四四
一四四:病发于阳,而反下之,热入。因作「结胸」。病发于阴,而反下之,因作「痦」。所以成「结胸」者,以下之太早故也。
病发于阳,而反下之,是讲强壮的人,应该是发表结果攻下,表热跑到里面去,结果热邪入里,造成结胸。
病发于阴,本来是身体很弱的人,他的肠胃虚弱,结果攻下了,就变成心下痞证了,是胃里面的。
所以成结胸者,以下之太早故也,造成结胸的就是攻下攻太早了。
这条辨是说,伤寒太阳中风的时候,如果有表证要先解表,要去攻里的时候,第一个一定要确定他没有表证,一旦确定里实了,二三天不大便了才去攻,所以攻要有攻的时机。
心下痞有泻心汤,结胸有大小陷胸汤。
我们有五种泻心汤,附子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生姜泻心汤,大黄泻心汤,半夏泻心汤。
「结胸」有「大结胸」「小结胸」「水结胸」「热实结胸」「寒实结胸」之分。
-
「大结胸」与「热实结胸」不按而痛。胸就是胃脘的部份,「巨阙」和「中脘」的地方,不按都会痛,实际是有东西堵到了。「结胸」热实,脉沉而紧,心下痛,按之石鞭;「大陷胸汤」主之是也。
-
「小结胸」按之乃痛。小结胸就比较轻了,抽烟的人常常有,小陷胸汤随时可以吃的,「小结胸病」,正在心下,按之则痛,脉浮滑者,宜「小陷胸汤」是也,小结胸一定会有的症状就是恶心的现象。
-
「水结胸」则无大热而头汗出。头一直在流汗,是相书上的蒸笼头,像猪的大肠,拉起来就倒下去了,像扶不起的阿斗,如「结胸」无大热者,此为「水结」在胸胁也,但头微汗出者,「大陷胸汤」主之是也。
-
「寒实结胸」则无热。如「寒实结胸」无热证者,舆「三物小白散」是也。
简单的区分,结胸就是痰和表热进来和湿梗在中间,这就是「热实结胸」,就是大结胸。
「寒实结胸」,例:晚上很口渴,连吃了三种冰,冷的在胃里面,胃没有蠕动,又去吃猪油炒饭,吃完又口渴,拿冰水又喝,结果食物从食道一路堵到大肠,整个没有蠕动,这就是「寒实结胸」,很危险的。
病因病机总纲
类型 | 发病基础 | 误治方式 | 病理变化 | 代表方剂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结胸 | 阳证(体质强壮) | 过早攻下 | 表热内陷与水饮互结 | 大小陷胸汤 |
痞证 | 阴证(体质虚弱) | 误用攻下 | 胃气虚损气机壅滞 | 各类泻心汤 |
结胸证详细分类
1. 热实结胸(大结胸)
- 特征:
- 不按自痛(巨阙、中脘部位)
- 按之石硬如板
- 脉沉紧
- 病机:热与水饮胶结胸膈
- 治法:泻热逐水
- 主方:大陷胸汤
2. 小结胸
- 特征:
- 按之始痛(心下部位)
- 常伴恶心
- 脉浮滑
- 病机:痰热互结较轻
- 治法:清热化痰
- 主方:小陷胸汤(黄连、半夏、瓜蒌实)
3. 水结胸
- 特征:
- 头汗出(蒸笼头样)
- 身无大热
- 病机:水饮停聚胸胁
- 治法:逐水破结
- 主方:大陷胸汤
4. 寒实结胸
- 特征:
- 无热证(不渴、舌淡)
- 胸腹冷痛
- 病机:寒邪与痰水凝结
- 治法:温下寒实
- 主方:三物白散(巴豆、桔梗、贝母)
典型病例分析
寒实结胸案例:
- 诱因:夜间连续食用三种冰品+猪油炒饭+冰水
- 病理:寒饮停滞致消化道完全麻痹
- 危险:可导致从食道到大肠的全面停滞
- 救治:急需温通峻下(三物白散类)
治疗原则强调
-
攻下时机:
- 必先解表后攻里
- 确认表证已罢(二三日不大便)
-
体质考量:
- 阳实体质:防热陷成结胸
- 阴弱体质:防误下成痞证
临床注意:结胸诸证虽均属危急,但寒实结胸尤为险恶,因其易被误认为虚寒证而延误治疗。辨证时需细察痛处质地、汗出特点及全身热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