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五二

一五二:「小结胸病」,正在心下,按之则痛,脉浮滑者,「小陷胸汤」主之。

心下指的是胃,小结胸和大结胸梗在这地方不一样。

大结胸的痰热湿整个梗在者,不按它都痛,所以大结胸不按都痛。

如果结得比较轻微,没有那么强,变成小结胸,所以小陷胸汤比大陷胸汤稍微缓一点,比较轻的要按才痛,按之则痛。

脉浮滑者,所谓脉滑代表有痰在里面,脉浮就是病比较表比较轻。

大结胸证的话,脉沉且紧,沉就是病很深在肺的下方,紧就是很扎实。

「小结胸」之症状仅在胃中,与「痞」略同,但按之痛,「痞」则不痛耳,为胃中痰热互结黏膜发炎之病也。

主用苦降泄热涤痰之「小陷胸汤」之法,以「黄连」清热,「半夏」降水,「栝蒌实」开结滑痰。

小陷胸汤里面有三味药,黄连、半夏、栝蒌实,用黄连去热,黄连有消炎的作用,因为里面有热有痰,栝蒌实能够破结,能把痰打开,用栝蒌实来攻它,然后用生半夏把它利下来,所以一般来说结胸就是痰和热并结在一起,大陷胸汤不但痰热还有水三个并结在一起,生半夏除了利水之外还利痰,所以栝蒌实把痰打散后,半夏把它利下来。

柯韵伯曰:「结胸」有轻重,立方分大小。

从心下至少腹,按之石硬而痛可近,为「大结胸」。

正在心下,未及胁腹,按之则痛,未曾石硬,为「小结胸」。

「大结胸」是水结在胸腹,故脉沉紧。

「小结胸」是痰结在心下,故脉浮滑。

水结宜下,故用「甘遂」、「葶」、「杏」、「硝」「黄」等下之。

痰结宜消,故用「黄连」「栝蒌」、「半夏」以消之。

水气能结为痰,其人阳气重可知矣。

大陷胸汤从胃的地方到肚脐这一段,硬得很紧,给西医看,他可能是胃癌或淋巴癌或肿瘤,不管它是什么,一样攻,对证不对病。

为什么张仲景分这两味药?进入大陷陶汤都是很危险的,要很快的把它攻掉,如果不敢开成小陷胸力量不够,结果看着病人坐在那里死掉。

如果是小陷胸汤,开成大陷胸汤就太过了病人元气大伤,甘遂一吃下去马上成皮包骨,水份都没了,病人大燥渴,吃一钱甘遂,要吃十斤石膏还有人参,津液才补得回来。

张锡驹曰:汤有大小之别,证有轻重之殊,今人多以「小陷胸汤」治「大结胸证」,皆致不救,遂谓「结胸」为不可治之证。

不知「结胸」之不可治,只有二节,大结胸有两种不可治,就是表邪过盛的时候,如果脉很浮大,如果病人烦燥,就是病人津液已经伤到了,看到这个症状可能里面是胃癌、胃长肿瘤、淋巴肿瘤,中医讲痰在里面。

痰已经变成硬块,西医看是肿瘤,遇到这种情形,为什么病人如果烦燥而死,因为病人已经没有条件可以攻了,已经壮热了,吃药也是死,不吃药也是死,遇到这种情形,宁可吃药死,也不要不吃药等死,刚开始还没有到烦燥的阶段就要下手了,不能等到烦燥危症出现才用。

小陷胸汤方

黄连一两 | 半夏半升洗 | 栝蒌实大者一个

右三味,以水六升,去滓,纳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,

不要开黄连一两,苦死人,一钱就够了。平常,我有时候开两钱,因为六碗水成两碗,还要分三次吃。内经中说,肾苦急时,要吃苦味的药来坚它,再加上本草中说黄连解毒,解尿毒,所以尿毒的病人,肾苦急,头昏,尿毒跑回心脏里,苦入心,大家以为黄连是寒凉的,实际黄连是苦味的可以坚肾强肾。心脏有问题,胃里面太热了,我们一定会用到黄连,但是肾脏有问题,也要用黄连,预防中毒,效果很好,本来要洗肾的人,用黄连,解尿毒。

栝蒌实,在经方中用来开结,一个是痰结,一个是气结。所以在治疗心脏病,心气结在里面痛的时候,也会用。这个处方非常轻。

栝蒌实开结,半夏去痰去水,黄连苦入心去热。小陷胸汤证的人,痰、水、热,结在心下,胃。

黄连用一钱,半夏、栝蒌实的量相等用五钱,小陷胸汤专门去痰结在胸中有呕者,病人很恶心,恶出来的是痰,病人并不会咳嗽,痰梗在胸里面,中医叫痰积。

黄连,我常常用到两钱,其他用五钱。

小编:这里还是看到了,古时一两不等于今天一钱。所以倪师也在加量,不过现在的医生经验多了,相比古代应该用药更精准了,剂量也会轻一些更谨慎些,毕竟古代可没多少医闹,剂量开大了能咋。

临床上看到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,只要一得到感冒后.再误下马上就梗到了。

临床上不一定结胸的病人才用到小陷胸汤,遇到胃不舒服的病人,舌苔黄而厚,确定胃是热的,吐痰很多,就可以用了。

所以,不一定非要有结胸,才可以开小陷胸汤。常常用在肠胃方面,效果也很好。但你一定要确定胃是热的,因为黄连寒。

内经提过,「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」临床上遇到尿毒的病人,我们也会用到黄连来解毒所以黄连可以坚肾,预防毒素入心.

病位与症状

  • 病位:小结胸病位于心下(胃部)
  • 症状特点
    • 按之则痛(与大结胸不按自痛不同)
    • 脉象浮滑(浮主表轻,滑主痰热)
    • 与大结胸对比:
      • 大结胸:脉沉紧,痛及胁腹,按之石硬
      • 小结胸:痛仅限心下,按之未至石硬

病机分析

  • 痰热互结:胃中痰热胶结,黏膜发炎
  • 与大结胸区别
    • 大结胸:痰热+水饮三邪结聚
    • 小结胸:仅痰热互结,程度较轻

治疗方药

小陷胸汤组成

  • 黄连(一两):清热泻火,苦坚肾气
  • 半夏(半升):降逆化痰利水
  • 栝蒌实(大者一枚):开结滑痰

煎服法

  • 水六升煮取二升,分三次温服
  • 现代用量建议:
    • 黄连1-2钱(3-6g)
    • 半夏、栝蒌实各5钱(15g)

临床运用要点

  1. 辨证关键

    • 舌苔黄厚
    • 呕恶痰涎
    • 胃脘按痛
    • 排除痞证(按之不痛)
  2. 扩展应用

    • 吸烟者感冒误下后多见
    • 痰热型胃病(非结胸证亦可使用)
    • 尿毒症辅助治疗(黄连坚肾解毒)
  3. 禁忌警示

    • 不可误用于大结胸证(恐致不救)
    • 津液大伤者慎用(见烦躁脉浮大当警惕)

名家论述

  • 柯韵伯
    • 大结胸宜下(甘遂、芒硝等)
    • 小结胸宜消(连、夏、蒌)
  • 张锡驹
    • 强调证治轻重有别
    • 指出误治多因方证不对应

现代临床参考

  • 剂量调整
    • 古今度量衡差异需注意
    • 根据体质酌情减量(如黄连1钱起用)
  • 病案提示
    • 可应用于西医诊断的胃炎、食管反流等属痰热证者
    • 肿瘤类疾病需谨慎辨证(勿盲目攻伐)

本方体现"轻可去实"思想,临床运用当把握"痰、热、结"三要素,不必拘泥于结胸病名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