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五五
一五五:病在阳,应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热被劫不得去,弥更益烦,肉上粟起,意欲饮水,反不渴者,服「文蛤散 」:若不差者,与「五苓散」。
病在阳,就是病在表,阳就是表,应以汗解之,应该用发汗来解。
本来是伤寒表症,结果遇上泼水节,或直接跳入冷水中,或遇上倾盆大雨等,淋了冷水。
反以冷水潠之,就是用水喷他,结果皮肤表面被束到了,汗发不出来,若灌之,还有一种状况是灌水下去,身很热灌水下去也会,其热被却不得去,热被固在表上面散不掉,弥更益烦,热要出去又出不去,热在里面就越来越烦。
肉上粟起,皮肤上鸡皮疙瘩起得很多,水要发发不掉。
意欲饮水,反不渴者,为什么?因为他本身热在胸阳、在肺里面,胃并没有热,胃有热的话一定会燥渴,他很热又不想喝水,就是胃里面没有热,热在肺上面,这种状况下服文蛤散,是单纯的水饮证,水排不掉,是经方里面最轻剂的排水利尿剂;
张仲景这里的意思是,当你用汗剂发表发不出来,有的人皮肤很紧,毛孔天生就很紧,三钱麻黄汤一滴汗都不流,再五钱,一两,不要这样做。你先问病人小便有没有,小便比平常多,就已经好了。如果没有,就用利尿剂,五苓散利出来就行了。
水发不掉用利尿,若不差者,与五苓散,如果还没好,就用五芩散,五苓散就是把表水从小便走掉,所以五苓散是很好治疗水肿的方剂,
文蛤五两
右一味,为散,以沸汤和一钱匕服,汤用五合。
文蛤用五钱就好了,到菜场的时候买海水的文蛤,黄黄的上面有黑条纹的比较大的、打粉,平常小便不是很好的吃一吃没关系,打碎后磨成细末,一钱匕就是喝汤的汤匙一平匙、用滚水冲汤用五合。
为什么要喝这么多水?就是把水利出来。病重一点的文蛤散就不行了,所以文蛤散用得不多,大多用五苓散。
与文蛤类似的还有牡蛎和瓦楞子,因为咸能软坚,所以这两味药也是攻坚用的。
像牡蛎可以用在甲状腺肿或是淋巴肿大;
至于瓦楞子就是菜市场能看到的血蚶的外壳,形状表面象旧式瓦房屋顶的瓦垄,所以称为瓦楞子,因为形状也像乳房,所以用来攻乳房附近的肿块。
病因病机
- 原发病:太阳表证(病在阳),本应发汗解表。
- 误治经过:
- 反用冷水喷淋(潠之)或灌洗(灌之)强行降温。
- 导致后果:
- 表热被寒水郁遏不得发散 → 热郁肌表。
- 寒水外束,毛孔闭塞 → 皮肤粟起(鸡皮疙瘩)。
- 热邪内扰 → 烦热加重(弥更益烦)。
辨证要点
症状 | 病机分析 | 鉴别诊断 |
---|---|---|
肉上粟起(鸡皮疙瘩) | 寒水外束,毛孔闭塞 | 与麻黄汤证无汗区别:非纯寒,兼热郁 |
意欲饮水但不渴 | 热郁胸肺(胃无热,故不燥渴) | 白虎汤证:大渴引饮 |
烦热不除 | 表热被劫,内郁化火 | 栀子豉汤证:虚烦不得眠 |
治法与方药
1. 文蛤散证(轻证)
- 病机:水热互结于表,热轻水停。
- 方药:
- 文蛤散(单味药方):
- 文蛤五两(研粉),沸水冲服一钱匕(约3g)。
- 作用:
- 咸寒清热,利水散结 → 导表热从小便出。
- 现代应用:
- 轻度水肿、小便不利属湿热者(可配伍其他利水药)。
- 文蛤散(单味药方):
2. 五苓散证(重证)
- 转归:若文蛤散无效,提示水饮较重。
- 病机:表邪未解,水饮内停(膀胱气化不利)。
- 方药:
- 五苓散(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茯苓、桂枝)。
- 作用:
- 通阳化气、解表利水 → 表里双解。
- 现代应用:
- 感冒后水肿、急性胃肠炎伴小便不利等。
关键鉴别
-
文蛤散 vs 五苓散:
- 文蛤散:针对热郁轻证,侧重清热利水(无表证)。
- 五苓散:针对水停重证,兼解表化气(表里同治)。
-
与类似药物对比:
药物 性味 功效 适用证 文蛤 咸寒 清热利水,软坚散结 表热夹水(轻证) 牡蛎 咸微寒 潜阳软坚,化痰散结 甲状腺肿、淋巴结核 瓦楞子 咸平 消痰化瘀,散结止痛 乳腺增生、癥瘕积聚
临床提示
- 误治防范:
- 太阳表证禁用物理降温(如冷水浴、冰敷),以免闭门留寇。
- 灵活变通:
- 若表寒明显(恶寒无汗),可合麻黄类方;若里热甚(口渴尿赤),加石膏、滑石。
- 现代扩展:
- 文蛤散可用于湿热型湿疹、荨麻疹(外洗或内服)。
总结:本条阐释表证误治后的水热郁结证治,体现仲景"给邪出路"(从汗或小便)的治疗思想,文蛤散与五苓散构成由轻到重的利水清热治法体系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