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六三

一六三:「伤寒」五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鞭,脉沉细者,此为「阳微结」,必有表复有里也,脉沉细,病在里也;头汗出,病在表也,假令「纯阴结」,不得复有外证,悉入在里,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:脉虽沉细。不得为「少阴病」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「少阴」;可与「小柴胡汤」,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

头汗出,微恶寒,这两个就是有表证。

头汗出,是不动都在流汗。

手足冷,心下满,就是病邪内里了。

手足冷,不是四逆冷到手肘膝盖那种,只冷到手腕脚腕。

就是表有邪里面也有邪,口不欲食,吃东西吃不下去,就是里面虚掉了。

病人的阳气无法发散,就会有表,复有里,叫阳微结。

大便硬,大便为什么硬?就是蠕动量不够了大便自己流出来,大肠是一节一节的,所以正常的大便是一段一段的,不会出成一「条状」,此为「阳微结」。

什么叫阳结到了?人的身体,阴寒在内,阳浮在外,消化系统,因为有寒结在内,所以蠕动就减缓了,这时候胃里面还有一点余热,这胃的余热会往上冲,冲到头上去了,热会出来第一个就是到头。所以人流汗第一个就是头,手脚还没流汗之前,头就会先流汗。

阴结,完全看不到热症。这里已经对少阴篇下注脚了。病在三阴,看不到阳症,没有汗。

我们手脚的温度都是从胃热来的,脾主四肢,因为里面冷掉了,所以手足冷,所以微热在上面,里面整个是阴寒掉了。

心下满,口不欲食,里面胀满闷闷的、肠胃都没有蠕动了,肠胃没有蠕动就不想吃东西,必有表复有里也,有伤寒表证也有里寒证。

脉沉细,病在里也,如果摸到脉沉细就是病在里,这条辨就是为后面要介绍的铺路。

这里告诉你,即使是脉沉细,但不一定是阴证,千万不能依据沉细的脉判断,阴症。望闻问是最好的,切在最后。有阴症,望就能知道了,病人在一边静静的不太爱讲话,就是阴,跑来跑去,动来动去,就是阳,阴阳并结就是癌症等很危险的症状,很表的阳和阴,就是半表半里的症状,像阳症,爱动,气色光鲜,很好辨别的。

「有汗必为阳,阴证无汗」,后面要介绍的少阴、太阴、厥阴都是没有汗的,就好像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,看不到寒证是纯热证,到了阴证完全没有汗,所以头还有汗就是阳还,病就很好治,最怕是没有汗,没有汗并不是伤寒表证的无汗,而是根本津液都没有了,病进入阴证,就是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阴证就是在讲「脏」了。

所以头汗出,病在表也,代表「阳微结」;

如果纯阴结,必无汗,完全没有汗的,一般来说摸到病人的脉,如果是很微细的时候,就是少阴证,少阴病的脉很细很弱,阳明、少阳、太阳的脉很洪大,麻黄汤证的无汗脉是很洪大的。

所以这一条辨就是说在太阳证也可以看到脉微细。

脉虽沉细,不得为少阴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。

遇到这种危急的时候,里面阴寒很盛的话,照理说可以开少阴证的药,像麻黄附子细辛汤,少阴证的主证就是脉微细,要确定是少阴证就是无汗,有汗小柴胡汤就好了,所以整个条辨讲的就是阴证没有表汗,阳证才会有汗。

得屎而解。有的人口渴就解了,有的人胃恢复就解了。所以治病大原则,补药看到病人胰脏癌、肝癌什么的很害怕手软,无论如何想尽办法让病人胃口正常,睡觉正常,大小便正常,运动有汗,因为阴症无汗,肾脏衰竭的你让他怎么运动都没汗,用强逼法,热水泡下去,再用姜汤等很辛辣的吃下去,流汗了,但是流汗后奄奄一息,好辛苦快断气了的感觉,这只是强令他流汗,但是这不是治疗后心脏恢复的发汗,要治疗后,一运动,自己会发汗,得汗则解,肾脏病的人,大便便秘,不能控制大便,肾主二便,所以你把人调成正常,人就已经救回来了。

(一)原文概要

「伤寒」五六日,出现以下症状:

  • 表证表现:头汗出、微恶寒
  • 里证表现:手足冷、心下满、口不欲食、大便硬
  • 脉象:沉细

此证属 「阳微结」 ,特征为 半表半里 (既有表证又有里证)。

(二)鉴别诊断

  1. 与纯阴结鉴别

    • 纯阴结:完全入里,无外证(如头汗出)
    • 阳微结:头汗出提示表证未解,属半表半里
  2. 与少阴病鉴别

    • 关键点:阴证无汗,头汗出排除少阴病
    • 少阴病主证:脉微细+无汗

(三)病机分析

症状 病机解释
头汗出 胃中余热上冲(阴寒内结致胃热上浮)
手足冷 脾阳不足,四肢失温(非少阴四逆证,仅冷至腕踝)
心下满/不欲食 肠胃蠕动停滞(阴寒内结)
大便硬 肠蠕动不足致分段积滞(非燥屎,属「阳微结」特征性表现)

(四)治疗要点

  1. 主方:小柴胡汤(和解半表半里)
  2. 后续处理
    • 若服药后未愈(「不了了者」),需通便(「得屎而解」)
    • 恢复标准:二便、食欲、汗出正常化

(五)临床启示

  1. 脉诊陷阱

    • 沉细脉≠少阴病(需结合汗证判断)
    • 太阳证亦可见脉微细(如本条)
  2. 望诊优先原则

    • 阴证特征:静卧少言、面色晦暗
    • 阳证特征:躁动不安、面色光润
  3. 阴证关键指征

    • 三阴病(太阴/少阴/厥阴)共同特点:绝对无汗
    • 汗出与否是判断阳气存亡的重要标志

:本条为少阴篇作铺垫,强调「有汗必为阳,阴证无汗」的基本辨证法则。临床遇危证时,需通过汗、二便、食欲等机能状态判断病情转归。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