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六四

一六四:「伤寒」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「柴胡汤证」具,而以他药下之「柴胡证」仍在者,复与「柴胡汤」,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;若心下满而硬痛者,此为「结胸」也,「大陷胸汤」主之;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「痞」,「柴胡」不中与也,宜「半夏泻心汤」。

呕就是进入少阳了,用小柴胡汤来解,而以他药下之,柴胡汤证看错了被攻下,柴胡证仍在者,复与柴胡汤,攻下之后,如果还是柴胡汤证,就再给柴胡汤。

所以柴胡汤,合解的方剂,非常好用。

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下并没有把内脏功能下坏掉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,柴胡汤下去脾胃功能马上恢复,脾胃功能恢复一定会流汗,流出来的汗是本身正常的汗,这汗本来在太阳应该要解掉,结果在太阳没有解掉进入少阳了,进入少阳后用柴胡汤来去,排出来的汗是原来太阳证的汗。

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,硬痛往下走是大陷胸汤,硬痛往上走的是大陷胸丸。不单单是麻黄汤证、桂枝汤证、葛根汤证被攻下会结胸,柴胡汤证被攻下也会结胸。

怕大家弄错,再介绍一遍结胸。热实结胸,大陷胸汤、大陷胸丸。不管你里面是什么病什么癌,摸上去硬硬的,痛往下走,从心下到关元,大陷胸汤证,里面有芒硝来攻坚。心下的痛,往上升,则用大陷胸丸,汤剂走太快跑下面太快了,要丸剂慢慢往下压。心下一定是拒按的,因为硬啊,鞭痛,不要怕食道癌、胃癌什么的内症,只要对症,处方下去硬块就消掉了,可能只是一块痰,可能是胸部撞伤淤血。

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张仲景讲的「痞」是一种症状:现在进入五个泻心汤证。会用这五个泻心汤,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。

心下按着不痛,没有硬块,软软的,就是痞。

满而不痛,常常感觉胃里面胀胀的,又不会痛,可是胃又有胀胀闷闷的感觉,这原因就是表证没有好,进入到胃里面,只有水停在胃的周围,胃的周围并没有热,也没有湿,柴胡不中与也,宜半夏泻心汤,如果只是水而已,半夏就可以了,但是病人常常有吃食物下去,因为肠胃的蠕动不好,有水饮,食物堵在里面,有一部份的食物被吸收了,有一部份的食物坏掉了,所以「半夏泻心汤」是张仲景设计的第一个肠胃科的药。

心下痞和结胸,都是表症被误下的。痞是平常肠胃就不好的人,比如三餐不按时吃,吃的不好,容易得到。

半夏泻心汤方

半夏半斤洗 | 黄芩三两 | 干姜三两 | 甘草三两 | 人参三两 | 黄连一两 | 大枣十二枚劈

右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早中晚,饭前吃。治肠胃,大部分都是空腹时吃。

这「半夏泻心汤」为什么用干姜?因为胃旁边有水,造成胃寒掉了,所以用干姜,如果胃中有水的话用生姜,干姜是温中的药;

胃中有寒,有水,则干姜、生姜一起用。排胃中水的时候,一般不用甘草。

张仲景需要用到肠胃的津液的时候,一定会开到人参、干姜、甘草、大枣、生姜,所以肠胃的津液要补足,就一定会用到甘草、大枣、人参。

有寒证的时候、需要强心的时候我们用炙甘草。要解毒的时候用生甘草,生甘草还有蓄水的功能,也就是用了人参补津液之后,以生甘草把津液留在肠胃中。

所以一般治疗肠胃的时候,都用生甘草。能蓄水,所以一般用人参,搭配生甘草。能解毒,就是食物坏死的毒,肠胃不好,食物停太久会坏死。

人参在经方家的观念是治疗心下痞,胃里面不舒服、胃痛的,人参是最好的药,不是拿来当茶喝,不需要如此用;

因为胃里面坏死的食物,产生了沼气往上走,黄芩、黄连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,这胃病的原因是水没有去掉,所以用半夏把水利掉。

半夏可以把围绕在胃周围的水去掉,所以小柴胡汤里,我们也用半夏,去脾胃之间的三焦油网中的水。病人一定要不渴,才用半夏。

临床上看的时候,有一点感冒自己不知道,知道的时候叫伤寒,不知道的叫中风,然后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,拉出来的都是水,肚子咕咕的肠鸣,就是「半夏泻心汤证」,用半夏止呕利水。

黄连、黄芩去把肠子食物分解掉。黄连解血分中热毒,黄芩解肝胆三焦的热毒,因为上吐下泄,所以胃的津液都伤到了,所以把人参、干姜、甘草、大枣混在里面用,张仲景的方剂就是这意思,所有的「痞」都是肠胃科的问题。这个方剂用汤剂或散剂都可以。

热,本身中医就定义为毒,热毒,就是东西累积在那排不出去,我们想办法疏通它,就会想到用黄芩。

舌苔代表胃的津液,如果舌苔黄,代表有热,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,就是用黄芩黄连;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,就是用石膏。

如果舌苔很黄很厚,就可以吃黄芩黄连了,随时要把湿热去掉。

【金鉴】曰:「结胸」兼「阳明」里实者,「大陷胸汤证」也;结胸证,病人一定没有下利的,所以有结胸的现象兼有大便堵到的现象,一定是「大陷胸汤证」;

兼「阳明」不成实者「小陷胸汤证」也;结胸证,但是大便还是通的就是「小陷胸汤证」,都是结胸的症状,就是胃里面很难过,绷得很紧,筋挛的现象。

痞鞭兼「少阳」里实证者,是「大柴胡汤证」,胃里面很难过,硬硬的,然后大便稍微不通,没有结胸那么厉害,就是「大柴胡汤证」。兼「少阳」里不成实者,「半夏泻心汤」也,里不成实者,就是下利拉很多水出来,这时候靠「半夏泻心汤」。

这种虚症的现象常常在食物中毒、误食不干净的东西的时候,开「半夏泻心汤」给病人吃,「半夏泻心汤」的时候病人一定有呕吐、下利兼有肠鸣,所以有呕吐就是「半夏泻心汤」。

【芳翁医谈】曰:「休息痢」,世皆以为难治,盖亦秽物不尽也、宜服「笃落丸」,(「笃落丸」为「大黄」一味之丸方。)光吃大黄一味药,会拉的很难过,「笃落丸」就是笃定会落下来,这样吃不好。

又:下利如休息痢,无脓血,惟水泻,时或自止,止则腹胀,泻如爽然,然日羸惫,面色萎黄,恶心吞酸,有时腹自痛,当与「半夏泻心汤」,没有拉血,拉出来都是水,停止没拉,肚于就胀起来,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,面色就越来越疲惫,又恶心又吐酸,东西吃不下去。

(一)核心病机与主证

伤寒五六日出现:

  • 主证:呕而发热 → 确认「柴胡汤证」
  • 误治:医误用攻下法
  • 三种转归
    graph TD
      A[误下后] -->|柴胡证仍在| B(续予小柴胡汤)
      A -->|心下满硬痛| C(结胸-大陷胸汤)
      A -->|但满不痛| D(痞证-半夏泻心汤)

(二)关键辨证要点

1. 柴胡证续存

  • 表现:虽经误下仍保持柴胡证典型症状
  • 治疗
    • 继续使用小柴胡汤
    • 药后反应:蒸蒸而振→发热汗出而解(正气驱邪外出的瞑眩反应)

2. 结胸证形成

特征 病机 治法
心下满硬痛 热实互结(水热互结) 大陷胸汤
痛势向下 病势趋下 汤剂速攻
痛势向上 病势上逆 大陷胸丸缓图

临床注意:结胸证必见「拒按」特征,与肿瘤、瘀血等器质性病变需鉴别

3. 痞证特点

  • 核心表现:心下满而不痛(按之柔软)
  • 病机关键
    • 表邪内陷+胃虚水停
    • 寒热错杂(胃寒+肠热)
  • 代表方剂:半夏泻心汤

(三)半夏泻心汤解析

1. 方剂组成与配伍

药物组成

  • 君药:半夏(半斤,洗)—— 降逆止呕,化饮散结
  • 臣药
    • 黄芩(三两)—— 清三焦郁热
    • 干姜(三两)—— 温中散寒
  • 佐药
    • 黄连(一两)—— 清血分湿热
    • 人参(三两)—— 补益脾胃
    • 甘草(三两)—— 和中缓急
    • 大枣(十二枚)—— 补脾生津

煎服法

  • 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
  • 温服一升,日三服(空腹服用更佳)

2. 方义解析

作用 对应药物 针对病机
降逆化饮 半夏 胃虚水停,气逆作呕
清热燥湿 黄芩、黄连 湿热内蕴,食物腐浊
温中补虚 干姜、人参、甘草、大枣 脾胃虚寒,津液不足

核心配伍特点

  • 辛开苦降(半夏+干姜+黄芩+黄连)—— 调畅中焦气机
  • 寒温并用(黄连、黄芩+干姜)—— 平衡寒热错杂
  • 攻补兼施(半夏+人参、大枣)—— 祛邪不伤正

3. 临床运用要点

适用证候

  • 主症:心下痞满、呕吐、肠鸣下利(水样便)、食欲不振
  • 兼症:口苦、舌苔黄白相间、脉弦或濡
  • 现代对应病:急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Hp感染、胃肠型感冒

禁忌证

  • 纯热证(舌红苔黄燥)—— 需用白虎汤类
  • 纯寒证(舌淡苔白滑)—— 宜理中汤类
  • 实热结胸(心下硬痛)—— 属大陷胸汤证

4. 类方对比(五泻心汤简要鉴别)

方剂 病机侧重 特征性症状
半夏泻心汤 寒热错杂+水饮 痞满、呕利、肠鸣
生姜泻心汤 水气更盛 干噫食臭、胁下有水气
甘草泻心汤 胃虚更甚 下利日数十行、谷不化
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痞(无形热结) 心下痞、按之濡、关脉浮
附子泻心汤 上热下寒 痞证+恶寒汗出(阳虚)

:本方为调和胃肠的经典方,临床需严格把握“痞、呕、利”三主症,尤适用于误下后或素体脾胃虚弱者的寒热夹杂证。

(四)类证鉴别

证型 大陷胸汤证 大柴胡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
病位 胸膈-腹腔 少阳-阳明 胃脘部
疼痛 硬痛拒按 胀痛 满闷不痛
大便 便秘(热实结胸) 便秘或下利 下利水样或正常
舌象 舌红苔黄厚 舌红苔黄腻 舌淡苔黄白相间

(五)临床拓展

  1. 泻心汤类方体系

    • 本方为五泻心汤之首,奠定「辛开苦降」治法基础
    • 后续衍生:生姜泻心汤(水气更甚)、甘草泻心汤(虚象更著)
  2. 现代应用延伸

    • 幽门螺杆菌感染:黄连、黄芩具有显著抑菌作用
    •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:和胃降逆、调节寒热
    • 肠易激综合征:调节肠道敏感性

重要提示:使用本方需严格把握「寒热错杂」病机,纯热证(舌红苔黄燥)或纯寒证(舌淡苔白滑)均非所宜。服药时间以空腹为佳,增强药力直达病所。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