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七一

一七一:表以下之,故心下「痞」,与「泻心汤」。「痞」不解,其人口中渴,而烦躁,小便不利者,「五苓散」主之。

有表证反被攻下,造成心下痞,给泻心汤。

这条辨是说,不是痞不能解,而是他本身有水饮停蓄在下焦,泻心汤下去,不是泻心汤不解,而是他有水饮所以没解掉,这时候用五苓散把水排掉,所以五苓散证一定是病人有口渴、烦躁、小便不利,水停在下方不利,表水又回不到胃里面停在表面上,所以造成口渴、小便不利。

渴,烦躁,小便不利,就是五苓散。五苓散也对肠胃,对心下痞非常好。没有透发的汗水,停在肌肉皮肤表面,用五苓散。

如果口渴、小便不利,先检查有没有肾结石或膀胱结石,都没有再问口渴不渴?有,就是五苓散证,五苓散也是消水肿的药,病人没有口渴,代表病人的肠胃津液很足。

误治转归

  • 表证误下:表证未解反用攻下法,导致心下痞
  • 误治处理:先予泻心汤,若痞证不解,需考虑水饮内停

核心辨证要点

  1. 口渴(水饮不化津液)
  2. 烦躁(水热互结)
  3. 小便不利(膀胱气化失常)

病机关键

  • 下焦水饮停蓄:水液代谢失常,津不上承则渴,水热扰神则烦
  • 表里水液分布失调:水停肌表与下焦,未能正常输布

五苓散应用

主治范围

  • 水饮内停所致心下痞(非泻心汤证)
  • 水肿(兼口渴、小便不利者)
  • 表邪未解,水湿郁表(无汗、身重)

鉴别诊断

证型 关键症状 治法
泻心汤证 单纯心下痞,无停水表现 清热消痞
五苓散证 口渴、烦、小便不利 化气行水
结石阻滞 小便不利伴绞痛 排石通淋

临证要点

  1. 必问口渴
    • 口渴→五苓散证(津液不化)
    • 不渴→非典型停水,需另辨他证
  2. 排除性诊断
    • 先排除肾/膀胱结石(影像学检查)
    • 无结石且伴口渴、小便不利,方可定诊
五苓散作用特点
  • 双向调节水液:既利下焦之水,又解表邪水停
  • “提壶揭盖"效应:通过恢复膀胱气化,间接解决口渴、痞满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