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七二

一七二:「伤寒」,汗出,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鞭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,下利者,「生姜泻心汤」主之。

当病人告诉你,胃不舒服,呕酸,同时有下利,就是生姜泻心汤。病人说,拉肚子,肚子里咕噜咕噜一直叫,胃不舒服,有恶心呕酸,舌苔黄。

伤寒,发表之后结果胃不和,所以肠胃科的病常常发生在,开发表的药给病人的时候,病人会好僦好了,或发生肠胃科的问题,就是表证好了,结果胃不舒服,引出了其它肠胃的病;

伤寒论里面讲的胃就是肠,心下就是胃;

心下痞鞭,就是气结在胃里面、胃里面胀胀的堵到了很难过。

干噫食臭,常常「噫」气出来,嘴巴里面很臭,就是里面有宿食,胁下有水气、腹中雷鸣,下利者,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,只有肠胃有问题的才会有。

一般来说情形是,发表了以后开了麻黄汤或桂枝汤或葛根汤,把肠胃的津液发到表面上来,结果水回来的时候,它没有回到胃里面,因为胃里面有脏东西堵到了,水直接渗到肠子里面去,水不应该渗到小肠的,因为小肠是火。水火不容,小肠一渗到水的时候,火就没有了、这水就从小肠直接进入大肠,就听到咕噜噜的水在里面响,就下利了,在这种情形就是,生姜泻心汤。

伤寒论里面,从一七二条开始,治疗下利最好的方子就是「生姜泻心汤」,最常用到下利的方子就是「生姜泻心汤」,肠鸣下利,肚子里面都是水就是标准的「生姜泻心汤」证。

生姜泻心汤方

生姜四两切 | 甘草三两炙 | 人参三两 | 干姜一两 | 黄芩三两 | 半夏半斤洗 | 黄连一两 | 大枣十二枚劈

右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生姜四片就可以了,打碎一点。排水时就不会用生甘草,防止蓄水。

把生姜拿掉后就是半夏泻心汤,所以半夏泻心汤可以止呕,病人肠胃不舒服呕酸的时候用半夏泻心汤,如果有下利的现象的时候,就是半夏泻心汤重用生姜。

这里生姜、干姜并用,干姜是温中,热,让肠胃蠕动功能恢复,生姜能散水,把肠胃里面的水散掉,这是寒热并结,所以寒药热药并在里面。

胃里的水,靠生姜排。胃外的水靠半夏,外面的水把胃包住,影响胃的蠕动,产生呕逆。这里用半夏,就是有干噫恶心。

胃发炎的热症,黄连、黄芩最好用。再加上葛根,提升水,把利止掉。三者,所以治协热利。

因为嘴巴呕气,肠胃里面有宿食,所以用黄连、黄芩解肠里面的病毒,因为下利,把水都排掉,肠里面的津液就不足了,所以用甘草、大枣、人参把里面的津液补足。生姜用来散胃中的水,半夏用来散胃外面的水。

现在我们学到两个处方,葛芩连汤治协热利,生姜泻心汤治肠胃不舒服,肠鸣,热利。

胃病好了以后,最好是平常吃饭不要过饱,让微饿的感觉来强化我们的胃气;人工的食物、咖啡等等少吃,吃清淡一点。

胰脏癌病人,我限制了他很多不能吃,所以能方便吃到的垃圾食物,都是不能吃的,病人会经常有饿,就是因为经常饿,脾胃恢复的很快,吃药两个礼拜,从黑黄的起色就变回来了。

【类聚方广义】本方条曰:凡患气干呕,或嘈杂吞酸,或平日饮食每觉恶心烦满,胁下有水饮升降者,其人大多心下痞鞭,或脐上有块,长服此方;

所以肠胃不好的人,常常在下利的人、肚子常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,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证,早上起来嘴巴很苦的是小柴胡汤证,胆汁上逆,小柴胡汤治少阳热,所以要重用黄芩。

【方伎杂志】曰:凡患此等之人,多属嗜食酒肉食者或喜食咸辛甜食者,治此等人必徒劳无功焉。

证候特征

  1. 胃脘症状
    • 心下痞硬(胃脘胀满堵塞感)
    • 干噫食臭(嗳气腐臭,宿食停滞)
  2. 水饮表现
    • 胁下有水气(水饮停聚)
    • 腹中雷鸣(肠鸣亢进)
    • 下利(水样便)
  3. 舌象特征
    • 舌苔黄(胃热征象)

病机演变

  1. 表证误治:发汗解表后,津液分布失调
  2. 水饮内停
    • 胃中宿食阻滞→水液不能正常输布
    • 水饮下渗肠间→肠鸣、下利(水火不交)

方剂组成

生姜泻心汤
生姜四两(散胃内水) | 半夏半斤(散胃外水) | 干姜一两(温中)
黄连一两、黄芩三两(清胃热)
人参三两、炙甘草三两、大枣十二枚(补津液)

煎服要点

  • 八味同煎,去滓再浓缩
  • 日三服(常规服法)

鉴别诊断

方证 核心症状 病机重点
生姜泻心汤 肠鸣下利+胃痞+嗳腐 水热互结,宿食停滞
半夏泻心汤 呕酸、胃痞无下利 胃气上逆
葛根芩连汤 暴注下迫、肛门灼热 协热下利
小柴胡汤 晨起口苦、胁胀 少阳枢机不利

临床运用要点

  1. 适用人群

    • 长期饮食不节(嗜酒肉、甜咸辛味)者易发
    • 特征性腹证:脐上可触及痞块(水饮结聚)
  2. 现代应用

    • 慢性胃炎伴肠功能紊乱
    • 胃食管反流病(嗳腐吞酸)
    • 肠易激综合征(水样便型)
  3. 治疗策略

    • 治标:生姜+半夏分消水饮
    • 治本:芩连清热,参枣草补虚
    • 防复:保持适度饥饿感(强化胃气)
预后警示

饮食不节者(尤嗜垃圾食品、咖啡等)疗效受限,必须配合饮食禁忌

经典拓展

  • 《类聚方广义》指出:本方对「水饮升降型」胃肠病有长期调理价值
  • 《方伎杂志》强调:疗效与患者饮食自律直接相关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