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七六
一七六:「伤寒」,发汗,若吐,若下,解后心下痞鞭,噫气不除者「旋覆代赭石汤」主之。
一个人伤寒,发汗,若吐,若下,只有心下痞鞭,噫气,没有其它症状,单纯的噫气。
旋覆花三两 | 人参二两 | 生姜五两切 | 代赭石一两 | 大枣十二枚劈 | 甘草三两炙 | 半夏半斤洗
右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旋覆花用三,代赭石用一。
旋覆代赭石汤通常在肠胃科里面,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,发汗、吐、下都没有把痰去掉,痰还是梗在中间。
这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气不一样,甘草泻心汤完全是虚噫这旋覆代赭石汤是有痰饮在里面,以「旋覆花」软坚化结,就是软化痰的硬块,以「代赭石」降逆止噫;
逆气后,会有噫,就是打嗝。
旋覆代赭石汤用在病人常常感到反胃恶心,里面有痰吐不出来,肠胃又虚掉了。
如果严重,旋覆花可以用到四、五钱,代赭石用到两、三钱。都是没有毒的,逆气严重,感觉有气一直上冲,晚上睡觉要垫着高枕头,就可以多用代赭石。痰很多,酸很多,则重用旋覆花。
现在说的胃酸逆流、火烧心的症状,只要用旋覆代赭石汤,往往是一剂就好了。起因是因为精制糖做成甜食吃太多了,所以开了药方之后,还要吩咐病人戒绝由精制糖类所做成的甜食。
胃酸上到喉咙食道,则有火烧心。只要胃酸多,就用此方。如果一剂用下去,还有胃酸逆流,那就是食道的喷门破洞了,太久了。
现在的精炼糖人工唐,到嘴巴里是甜的,到胃里就成酸的了。
【餐英馆治疗杂话】曰:周扬俊曰:「治反胃气,气逆不降者,有神效」,谓已用「生姜泻心汤」而噫气不除者,为虚气之逆,宜用此方镇压之意。
旋覆代赭石汤就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,这时候里面恶心反胃的感觉很强,光靠半夏都不能止呕,就要靠旋覆花和代赭石下去,半夏止呕最重要是在「水呕」,对「痰呕」力量嫌不足,所以这时候要用旋覆花和代赭石。
结胸证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:
-
「寒实结胸」为「脓胸」或「肺脓疡」,「三物小白散」可以排除脓毒;
-
「结胸证」为心下鞭满而痛,「痞」则按之不鞭而濡。
-
如心下「痞」鞭满,引胁下痛,呕即短气,汗不出恶寒者,为胸膜间有水毒,犯胃则呕,迫肺则短气,故以「十枣汤」峻攻其水。
-
「结胸」则以「大小陷胸汤」。
-
心下「痞」则用「泻心汤」。「泻心汤」有「生姜」「附子」、「甘草」、「半夏」等之分别,各有主治证之不同。
-
误下而邪陷下焦者,宜「赤石脂禹余粮汤」。
-
误犯吐下,重则成「痿」轻则以「旋覆代赭汤」。
证候特点
- 伤寒经发汗、吐、下等法治疗后,表证已解
- 仅存「心下痞鞭」与持续「噫气」(打嗝)症状
- 无其他兼证,属单纯痰饮内阻型噫气
方剂组成
旋覆代赭石汤方
- 旋覆花三两
- 人参二两
- 生姜五两(切)
- 代赭石一两
- 大枣十二枚(劈)
- 甘草三两(炙)
- 半夏半斤(洗)
煎服法:
七味药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配伍特点
- 旋覆花与代赭石比例3:1
- 旋覆花软坚化痰,代赭石降逆止噫
- 配伍人参、甘草、大枣补益脾胃
病机与鉴别
方证 | 病机特点 | 鉴别要点 |
---|---|---|
旋覆代赭石汤 | 痰饮阻滞中焦,胃虚气逆 | 痰呕明显,伴胃酸上逆 |
甘草泻心汤 | 纯虚性气逆 | 无痰饮实邪 |
临床应用
-
适应症
- 反胃恶心伴痰涎壅塞感
- 胃酸逆流(火烧心)
- 气逆上冲需高枕卧位
-
加减要点
- 气逆重:代赭石加至2-3钱
- 痰涎多:旋覆花加至4-5钱
-
现代应用
- 精制糖摄入过多导致的胃酸过多症
- 食道贲门功能失调初期(久治不愈需考虑器质性病变)
类证辨析
证型 | 特征 | 治法 |
---|---|---|
寒实结胸 | 脓胸/肺脓疡 | 三物小白散排脓 |
结胸证 | 心下鞭满而痛 | 大/小陷胸汤 |
痞证 | 按之濡软无痛 | 诸泻心汤类 |
水饮胁痛 | 引胁下痛,呕而短气 | 十枣汤攻水 |
误下变证 | 下焦滑脱 | 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 |
名家注选
《餐英馆治疗杂话》引周扬俊:
「治反胃气逆不降者有神效,此方较生姜泻心汤更擅镇压虚气上逆之功。」
治疗要点
- 针对「痰呕」:需旋覆花、代赭石协同半夏增强化痰降逆之力
- 禁忌:服药期间需戒除精制糖类甜食(转化胃酸加剧症状)
- 疗效判断:一般一剂见效,无效需考虑器质性损伤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