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七八

一七八:「太阳病」,外证未除,而数下之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鞭,表里不解者,「桂枝人参汤」主之。

外证没有除,一直在攻下,造成邪热下利,利下不止。

表热一直往里面走,且心下痞鞭,有表证也有里证,所以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;

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,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,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方子,是寒利在用的,胃里面也难过。

桂枝人参汤方

桂枝四两 | 甘草四两炙 | 白朮三两 | 人参三两 | 干姜三两切

右五味,以水九升,先煮四味,取五升,纳桂更煮,去滓,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再服,夜一服。

当病人有太阳表症时,又有寒利下利,可用桂枝人参汤。

六个小时喝一次。

把炙甘草和干姜拿出来就是甘草干姜汤,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。

如果因为吐、下,肠胃津液伤到的时候,一定会用到人参,可用党参代替。

为什么用白朮?白朮能健脾整胃去湿,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好,能够让肠胃的津液恢复得很好,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白朮,靠白朮增加它的油质,所以白朮吃下去的时候,会让肠胃的蠕动很正常,肠胃的黏液会增加,西医就是不懂得用白朮,所以便秘也治不好。

白术可去关节里的湿,所以风湿关节炎会用。也可去肠胃里的湿,因为白术可以健脾。如果下利很严重,可以用赤石脂炒一下白术,赤石脂是涩剂。一般用黄土炒白术,可以健脾。

桂枝可以行阳,增强心脏的力量。肺法像天,肃降,可以把心脏的火降到小肠,所以小肠与心脏为表里,桂枝可以增加小肠的火。小肠寒,如果再严重一点,可以用炮附子。

热利时,病人有恶心,我们用生姜。干姜用在寒利。

三十八条「太阳病」,「桂枝证」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用「葛根黄芩黄连」,此则同为下利不止,而用「桂枝人参汤」者,何也?彼为热利,此为寒利,彼无心下鞭,此则有心下痞鞭也。

葛芩连汤用的时候是里热,因为表面的滤过性病毒跑到里面,所以葛芩连汤专门是清里热用的同样是利下不止,葛芩连汤是热利,桂枝人参汤是寒利,葛芩连汤没有心下痞鞭,桂枝人参汤有心下痞鞭,因为肠胃虚寒掉了,肠胃被攻下以后,里面没有东西,津液也被攻掉。胃壁黏在一起了这时候用桂枝人参汤让它解开来,所以会兼用到人参、白朮、甘草、干姜。

寒利和热利怎么分辨?大便很臭就是热利,热就是脓所以会臭,大便没有味道的就是寒利,用「问」的就好了,不用去「闻」;看看舌头也可以。

热症下利,病人会口渴,因为津液伤到了,舌头是黄的。寒利时,舌苔是白的,病人不渴,下利的水是白的,可以看到清谷。

摸摸脉也可以,所有的热脉是数,数就是跳得很快,热在下焦,所以摸到尺脉部份一定是很快;胃发炎的候,「关」的地方一定跳得很快,如果是寒利,摸到的脉一定很微细很微弱,所以桂枝人参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刚好互为表里剂,一寒一热。

(一)原文证候

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,导致:

  1. 协热下利(利下不止)
  2. 心下痞鞭
  3. 表里同病(表证未解兼里虚寒)

(二)病机分析

  • 误下伤阳:反复攻下损伤脾胃阳气,形成虚寒下利
  • 表邪内陷:表热随误下入里,与里寒相结
  • 气机壅滞:脾胃虚寒导致中焦气滞,出现心下痞硬

(三)方剂组成

桂枝人参汤方

药物 用量 炮制
桂枝 四两
炙甘草 四两
白术 三两 黄土炒为佳
人参 三两 可用党参代
干姜 三两

煎服法

  1. 先煮四味(除桂枝),取五升
  2. 纳桂枝再煮,取三升
  3. 服法:日三服(昼二夜一),每服一升

(四)方义解析

  1. 核心配伍

    • 甘草+干姜:组成甘草干姜汤,温补脾胃阳气
    • 人参:补益误下损伤的肠胃津液
    • 白术:健脾祛湿(黄土炒增强健脾功效)
    • 桂枝:解表邪+助阳化气
  2. 特殊应用

    • 寒性下利(对比葛根芩连汤的热利)
    • 兼见表证未解
    • 伴心下痞硬

(五)鉴别诊断

鉴别点 桂枝人参汤证 葛根芩连汤证
下利性质 寒利(清稀无臭) 热利(臭秽)
伴随症状 心下痞硬、不渴 口渴、肛门灼热
舌脉 舌淡苔白、脉微弱 舌红苔黄、脉数
病机 表邪内陷+里虚寒 表邪入里化热

(六)临证要点

  1. 白术应用

    • 健脾增液:恢复三焦油网润泽
    • 祛湿要药:兼治关节湿痹(风湿关节炎)
    • 炮制选择:
      • 常规健脾:黄土炒
      • 严重下利:赤石脂炒(增强收涩)
  2. 干姜运用

    • 与生姜区别:
      • 干姜:主治寒利
      • 生姜:主治热利伴恶心
  3. 桂枝作用

    • 解表邪
    • 温心阳→助小肠火化(严重寒象可加炮附子)

(七)现代拓展

  1. 诊断要点

    • 问诊:下利物气味(无臭属寒)
    • 望诊:舌苔颜色(白苔主寒)
    • 切诊:尺脉微弱(对比热利的数脉)
  2. 病机延伸

    • 误下导致"胃壁黏连":解释心下痞硬机理
    • 津液损伤层次:
      • 轻者:人参补津
      • 重者:白术增液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