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七九

一七九:「伤寒」,大下后,复发汗,心下「痞」,恶寒者表未解也,不可攻「痦」,当先解表,表解乃可攻「痞」,解表宜「桂枝汤」,攻「痞」宜「大黄黄连泻心汤」。

只要病人发汗了、大下了,还有表证在,不要去想用麻黄、葛根,一律用桂枝汤。桂枝汤除了解太阳中风,能发一点汗以外,本身可调节阴阳。平常久坐的腰酸背痛,都是桂枝汤证。淋到雨,就算你没有感冒,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桂枝汤证。

被攻下了以后又发汗,结果造成心下痞,如果病人有恶寒,就是病人还有表证,看到有表证的时候,还是要照伤寒论的原则,一定要先解表再攻痞,解表用桂枝汤,攻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。

会用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,舌苔一定是黄的,是热痞,上焦的脉很数,反过来说,摸到病人的脉很数,就知道病人里发炎了。

大下后,肠胃没有东西了,还有痞,这个是有虚热在里面。

(一)原文证候

伤寒大下后,复发汗,导致:

  1. 心下痞(胃脘部痞满不适)
  2. 恶寒(表证未解)

(二)治疗原则

“表未解者,不可攻痞”,应分两步治疗:

  1. 先解表(恶寒未除,表证仍在)
    • 方剂:桂枝汤
    • 适用情况
      • 发汗、攻下后仍有表证
      • 淋雨、久坐腰背酸痛等轻微表证
  2. 后攻痞(表解后再治里证)
    • 方剂:大黄黄连泻心汤
    • 适用指征
      • 舌苔黄(热痞证)
      • 上焦脉数(里热证)
      • 心下痞硬,按之不痛(虚热痞)

(三)病机分析

  1. 误治伤正
    • 大下伤里,复发汗伤表,导致表邪未净,里气已虚。
  2. 热痞形成
    • 肠胃空虚,虚热壅滞上焦,形成“热痞”。
  3. 表里先后
    • 恶寒提示表证仍在,若先攻痞,恐引邪内陷,故须先解表。

(四)方剂解析

1. 解表——桂枝汤

  • 作用:调和营卫,轻微发汗,兼调阴阳。
  • 特殊应用
    • 淋雨后轻微表证
    • 久坐腰背酸痛(属营卫不和)

2. 攻痞——大黄黄连泻心汤

  • 病机:上焦虚热壅滞(非实热结聚)
  • 辨证要点
    • 舌苔黄(热象)
    • 脉数(里热)
    • 心下痞但按之软(区别于结胸证)

(五)鉴别诊断

证型 病机 主要表现 治法
表未解+热痞 表邪未净,里热壅滞 恶寒、心下痞、舌黄、脉数 先桂枝汤解表,后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
纯热痞(无表证) 里热壅滞 心下痞、舌红苔黄、脉数 直接大黄黄连泻心汤
寒痞(如桂枝人参汤证) 脾胃虚寒 心下痞硬、下利清谷、舌白不渴 温中散寒(桂枝人参汤)

(六)临床要点

  1. 表证未解时禁用攻痞,否则易引邪入里。
  2. 大黄黄连泻心汤适用于热痞,若见寒象(舌淡、脉弱)则不可用。
  3. 桂枝汤不仅用于太阳中风,还可调和营卫,适用于轻微表证或营卫不和证。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