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八一

一八一:病如「桂枝证」,头不痛,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鞭,气上冲咽喉,不得息者,此为胸有寒也,当吐之,宜「瓜蒂散」。

整个伤寒论就是这一条在讲吐剂,张仲景并不很赞成吐剂,内经里面讲病在膈上的时候去不掉,采吐法。

病如桂枝证,像桂枝汤证,可是不是桂枝汤证,头不痛,项不强,寸脉微浮,寸脉讲的是胸、上焦,「寸下寸」指的是胸到横膈的地方,「寸」指的是心窝的地方,「寸上寸」指的是喉咙的地方,所以如果把病人的寸脉,寸脉跳到「寸上寸」的地方来了,就是喉咙梗到了,吞咽困难,喉咙发炎,所以寸脉微浮就是病在阳上面。

胸中痞鞭,气上冲咽喉,不得息者,此为胸有寒也,胸有寒应该解释为「胸有实」,就是胸有痰,这痰梗在很上方,咳又咳不出来,吞又吞不进去,用攻下的药攻也去不掉,这种状况就把它吐掉,这是一种有痰的情形;

还有一种是东西梗到不动了,譬如铜板梗到了,所以寒除了「痰」以外、还有「不动」了也是寒,用瓜蒂散太累了,用肥皂也可以。

胸有热的时候,大黄黄连汤证,如果是肺热咳嗽,麻杏甘石汤证,如果胸里面太冷了寒证,有大建中汤,大建中汤里面有三味药,干姜、人参、蜀椒,蜀椒就是腌泡菜的巴椒,如果肚子太冷了,有小建中汤,如果真正胸有寒不会用到瓜蒂散,瓜蒂散是用在有东西堵到了的时候。

瓜蒂散方

瓜蒂一分熬黄 | 赤小豆一分

右二味,各别捣筛,为散已,合治之,取一钱匕,以香豉一合,用热汤七合,煮作稀糜,去滓,取汁,合散顿服之。不吐者少少加,得快者吐乃止,诸亡血虚家,不可与瓜蒂散。

瓜蒂现在药房买不到,到瓜田里面找最甜最香的瓜,这瓜的蒂最苦,把蒂剪下来,到药房买赤小豆,这两味磨成粉,拿豆豉约五钱,先把豆豉煮焖,滓去掉,汁和散一起,喝下去,没有吐再加多一点。

诸亡血虚家,不可与瓜蒂散,用吐剂的时候,病人有出血、漏血的现象、虚家不可以用,因为虚家血素亏的,用吐剂的时候,血往上走,血会再出来,过去有胃溃疡、胃出血的人,一吃下去,胃马上容易再出血,所以瓜蒂散平常很少用。

【独啸奄氏方考】曰:月事积年不下,心下痞鞭,「抵当」诸药不验,吐后再服。

这是虹吸原理,喉咙和小便膀胱相表里,当喉咙的地方有东西梗到了,就不下了,不通的时候就不下了,所以下不通的时候,上一通下就通了。

例: 肾结石,下针之后,处方猪苓汤加半夏,止呕又利水,结果病人半夜三点大吐之后小便乃大下,小便很混浊,石头都出来了,所以病人得吐则解,常常病人吃了药后,有吐、手麻、头昏的现象,就是中病了,一剂下去就好了。

肾结石,在太溪穴和复溜穴这一段,找压痛点。扎针的时候,病人就感觉石头在动。

这种会吐的肾结石,是因为上面有痰梗到,所以尿才会在肾里面一直累积,排不出去,变浓稠,最后成结石。

吃钙片,维他命c,最快两个礼拜就肾结石了。

此时会吐,就是药对症了。比如,阴病,肾脏病,本来不会流汗,你开的药也不是汗剂,结果开对了,病人吃了会流汗,汗解。所以吐,是一种病解除的现象,不是说非要用瓜蒂散。

寸关尺所代表的脏腑

  • 寸上寸–喉咙

  • 寸 寸–胸阳位

  • 寸下寸–横膈膜,冲脉

  • 关上关–中焦,最上位

  • 关 关–中焦之肝、胆、脾、胃

  • 关下关–中焦之下肠部

  • 尺上尺–三焦之源,左为肾,右为焦源

  • 尺 尺–肾、膀胱、子宫、精宫

  • 尺下尺–尿道、肛门、两足胫位

(一)原文证候

病如桂枝证(似表证但非表证),表现为:

  1. 头不痛、项不强(排除太阳表证)
  2. 寸脉微浮(病位在上焦胸膈)
  3. 胸中痞鞭,气上冲咽喉,不得息(痰实壅塞胸膈)

(二)病机分析

  1. 胸有寒(实)
    • 指胸膈痰饮或异物壅滞(非虚寒,乃“痰实”或“有形之邪”)。
    • 痰阻气机,导致气逆冲咽,呼吸不畅。
  2. 病位特点
    • 寸脉微浮:邪聚上焦(“寸上寸”主咽喉,“寸”主胸阳,“寸下寸”主横膈)。
    • 吐法原理:邪在膈上,因势利导,吐而出之(《内经》“其高者,因而越之”)。

(三)瓜蒂散方证

1. 组成与用法

药物 用量 炮制
瓜蒂 一分 熬黄
赤小豆 一分
香豉 一合 煮汁调服

服法

  • 二药研散,以香豉汤送服,不吐渐加量,得吐即止。
  • 禁忌:亡血、虚家禁用(恐气随血脱)。

2. 现代替代方法

  • 痰阻胸膈:可用淡盐水探吐或皂角末催吐。
  • 异物梗阻(如铜钱):肥皂水催吐(非药物法)。

(四)鉴别诊断

证型 病机 主症 治法
胸中痰实证 痰壅胸膈 胸痞气冲、不得息 瓜蒂散吐之
胸中热证 上焦热结 心下痞、舌红苔黄 大黄黄连泻心汤
胸中寒证 阳虚阴凝 胸冷痛、呕涎沫 大建中汤
肺热咳喘 肺热壅盛 咳喘、发热、汗出 麻杏甘石汤

(五)临床要点

  1. 吐法适应症
    • 痰涎、宿食、异物停聚胸膈,表现为气逆冲咽、呼吸窒闷。
    • 虹吸效应:吐法可通下焦(如肾结石吐后小便自利)。
  2. 脉象定位(寸关尺细分):
    • 寸上寸:咽喉病变(如吞咽困难)。
    • 寸脉:胸阳位(痰实、热结)。
    • 寸下寸:横膈、冲脉(气逆证)。
  3. 吐法禁忌
    • 出血性疾病(胃溃疡、咯血等)。
    • 体虚、孕妇、高龄者慎用。

(六)现代应用

  1. 痰阻型呼吸窘迫
    • 慢性支气管炎痰壅、哮喘痰栓(需谨慎评估体质)。
  2. 异物梗阻急救
    • 食物/异物卡喉(无内镜条件时临时处理)。
  3. 疑难病案举例
    • 月经闭止伴心下痞:吐后再用抵当汤类方(痰去则血络通)。
    • 肾结石伴呕吐:吐后气机得畅,结石随尿排出(如猪苓汤加半夏案例)。

(七)附:寸关尺脏腑定位

脉位 对应部位/脏腑
寸上寸 咽喉
胸阳(心、肺)
寸下寸 横膈、冲脉
尺上尺 左肾/右三焦之源
尺下尺 尿道、肛门、下肢

总结:瓜蒂散为仲景唯一吐剂,专治胸膈痰实或异物壅塞。临床需严格辨证(寸脉浮、胸痞气冲),并警惕禁忌症。吐法不仅祛邪,亦能通过“上通下达”调节全身气机,但现代应用需结合患者安全性评估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