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八三
一八三:「伤寒」,若吐,若下后,七八日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时汗,恶风,大渴而烦,舌上干燥,欲饮水数升者,「白虎加人参汤」主之。
阳明证,分经热、腑热。腑热就是便秘。经热就是大渴。经热用白虎,腑热用承气。阳明证,病人只有热症,看不到寒症。
伤寒应该是用表法、汗法,结果吐下后,胃的津液一定会伤到。七八天都没有好,结果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里面有病,表也有病,里面的热哪来?因为津液伤了。
人的热停在津液里面,也停在血里面,血里面有一部份是热的能源,津液伤了以后,有一部份的热就离开了津液,离开了血就浮上来了,所以里面会很热,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肺,肺主皮毛,这时候病人常常感觉会流汗、怕风。
大渴而烦,上焦太燥热的时候,因为津液没有了,上焦就像天上没有云了,太阳直射很烫很热,这是白虎汤证,因为胸阳在上面,心脏和肺有一定的湿度,本来胸口就很热了,胃热又往上冲,津液都丧失掉了,流汗流掉了,结果舌上干燥,舌头伸出来一点口水都没有,严重到舌苔都翻起来,欲饮水数升者,渴想喝水,喝了半天都不能止渴,因为水到了胃里面是往下走,本人并不能吸收,因为真正吸收的水是靠胃液把它化解的,结果胃液都被吐光了没了,所以没有办法把水变成水蒸气上来,水就直接往下走。不能止渴,所以是「白虎加人参汤」证。
「白虎加人参汤」是中医对上消糖尿病的方子,也是中医对「心热」最好的方子,外面甚至有表证都没关系,里面太热,热在胸上面的时候,用「白虎加人参汤」,白虎汤证就是燥渴烦燥,所以开到白虎汤给病人的时候,他的外病可能是精神病,没事就发脾气,结果被西医认为是精神病,中医看他燥渴,津液都没了,没办法控制情绪。
为什么加人参?平常人不用吃人参,除非津液不足了,才需要用到人参,人参常常用在肠胃科里面,所以泻心汤常常用人参,人参一下去,津液马上就补足了,补足了以后,白虎汤再把热退下去,退热真正用的是石膏。
现在说的糖尿病有一种情形,很容易血糖太低,很快就饿,常常需要吃糖才可以的病人,也是用白虎汤。
现在食物中的味精,吃了以后,一直口渴喝水不止,这也是白虎汤证;味精一吃下肚子还没经过表证,就直接入里变成白虎汤证,从这点就可以知道它对人体有伤害,所以我们才说食物中不要加味精。
(一)原文证候
伤寒误用吐下法后,七八日不解,出现:
- 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(全身性里热炽盛)
- 时汗恶风(里热迫津外泄的假性表证)
- 大渴而烦(津伤热扰心神)
- 舌上干燥,欲饮水数升(重度津液耗伤)
(二)病机关键
- 误治伤津:
- 吐法伤胃津,下法夺肠液
- 津伤则阳无所依,热邪独亢
- 热型特点:
- 阳明经证(热邪弥漫,未成腑实)
- “天无云"病机模型:肺胃津亏,失于濡润
- 特殊表现:
- 饮水不解渴(胃不游溢精气,水直趋下焦)
(三)白虎加人参汤方义
1. 药物组成与配伍
药物 | 用量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石膏 | 一斤 | 清肺胃炽热 |
知母 | 六两 | 滋阴降火 |
粳米 | 六合 | 护胃生津 |
甘草 | 二两 | 调和药性 |
人参 | 三两 | 急救津液(核心增量药) |
2. 煎服要点
- 石膏先煎,米熟汤成
- 分三次温服
(四)辨证要点
- 主症鉴别:
- 与阳明腑实承气汤证区别:无腹胀痛、便秘
- 与少阳病区别:无口苦咽干、往来寒热
- 舌脉特征:
- 舌象:干燥少津,甚则舌苔剥落
- 脉象:洪大而芤(重按无力)
(五)现代临床提示
- 经典适应症:
- 外感热病误治后的津伤热炽状态
- 消渴病(糖尿病)的上消证
- 使用注意:
- 真寒假热证禁用(需辨四肢温凉)
- 人参用量随津伤程度调整
(六)条文延伸理解
- “时汗恶风"的特殊性:
- 非太阳表证,乃里热迫津所致
- 需与桂枝汤证严格鉴别
- “欲饮水数升"的病机深度:
- 反映细胞内脱水状态
- 常规补水无法缓解的深层津伤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