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八六

一八六:「太阳」「少阳」并病。心下鞭,头项强而眩者,当刺「大椎」「肺俞」「肝俞」、 慎勿下之。

本身有太阳证又有少阳证,譬如看到病人有太阳证,如恶寒、发热、流汗、脉浮的现象,又有少阳证的恶心、胸胁苦满,和解法就是小柴胡汤,当刺「大椎」、「肺俞」「肝俞」。

慎勿下之,不管怎样,最重要是绝对不要去攻下。

只要项强出现的时候,就可以用葛根汤。如果有少阳,可以葛根汤和小柴胡汤的复方。临证非常灵活,不要死板。

(一)原文证候

太阳少阳并病,表现为:

  1. 心下痞硬(少阳枢机不利)
  2. 头项强痛(太阳经气不舒)
  3. 眩晕(少阳风火上扰)

(二)治疗原则

  1. 禁用攻下(下之易致邪陷)
  2. 针刺疗法
    • 大椎穴:疏解太阳、少阳经气
    • 肺俞穴:宣肺解表
    • 肝俞穴:疏泄少阳郁火

(三)方药运用

  1. 和解少阳为主(小柴胡汤加减)
  2. 兼太阳表证明显者
    • 可合桂枝汤或葛根汤(灵活配伍)
    • 葛根汤合小柴胡汤:适用于项强伴少阳证者

(四)临床要点

  1. 辨证关键
    • 太阳证(恶寒、头项强痛)
    • 少阳证(心下痞硬、胸胁苦满、眩)
  2. 治疗禁忌
    • 绝对禁用攻下法(防邪内陷)
  3. 灵活施治
    • 外感病传变过程中常见此证,需随证治之

注:本条体现仲景"和法"思想,太阳少阳同病时以疏解为主,慎用汗、下等峻法。临床可根据症状偏重灵活选用针刺或方药治疗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