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八七
一八七:「太阳」与「少阳」合病,自下利者,与「黄芩汤」;若呕者,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」主之。
前面介绍如果太阳证,病在表的时候,被误下或自己吃坏肚子了以后,变成肠利是热利,就是葛芩连汤;
葛芩连汤证,是没有腹痛的,只是热利。
这里是太阳和少阳的合并病,被误下后,这种状况是「黄芩汤」;
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;半夏生姜汤常常在用的,恶心的时候会用到,所以小柴胡汤最重要的就是半夏。
前面介绍下利的方子有葛芩连汤、桂枝人参汤,葛芩连汤是热利用的,桂枝人参汤寒利用的,现在又一方子「黄芩汤」。
桂枝人参汤的下利下臭,白水很多,食物都没有消化,寒利的原因是它并没有病毒,而是肠胃都没有蠕动了,所以东西就滑出来了,因此桂枝人参汤里面加很重的白朮去湿,干姜温肠;
如果拉出来热利,大便很脓稠,肚子不痛,就是葛芩连汤,
拉出来会绞痛的,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,
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腹痛现象,而且并不是真正的病毒,真正病毒的下利、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;像「肠套迭」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。
黄芩汤里面有芍药,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芍药,芍药是专门止腹痛的,所以当一个人表证都没有,只是肚子很绞痛的下利,这时候用葛芩连汤、桂枝人参汤都没用,因为病毒已经深入到肠子的血管里面去了,所以黄芩汤常常是用在急性肠炎的方子,不是一般的寒利或热利,它是介在太阳和少阳中间。
黄芩这药专门是在肠炎的时候一定要用的药,大黄泻上焦头目的热、黄连去中焦的热、黄芩清小肠与大肠的热;
所以胃热发炎会先想到大黄、黄连;肠炎会想到黄芩;
胃和肠都出问题,大黄、黄连加黄芩,三黄汤。
如果表面有恶心、呕吐还有腹痛,可以黄芩汤加半夏生姜,半夏是止呕去水的,半夏有毒,所以用生姜去解半夏的毒,干姜也可以解半夏的毒,因为他拉水,水很多所以用生姜,如果是寒利就改用干姜。
生姜、生半夏,两味药,是小半夏汤,专门止呕。如果是姜半夏,被炮制过,就不用加生姜了,但是药力没有生半夏加生姜强和快。
黄芩三两 | 甘草二两炙 | 芍药二两 | 大枣十二枚劈
右四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服,夜一服。
此方在有腹痛的同时,有热利会用。如果再有恶心则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。
芍药除了补阴不足,还治腹痛。有胸满时,不用芍药而用枳实,所以治疗心脏病、胸满、气喘,几乎不用白芍。
炙甘草入小肠,小肠和心脏是表里。生甘草大部分入胃。
知道白芍的药性后,一般四物汤比例是当归2川芎3、芍药3、熟地2,如果有月经痛,则白芍一两。想要滋补些,年轻些,则熟地加重。只有身体健康才可以滋补。
黄芩三两 | 芍药二两 | 甘草二两炙 | 大枣十二枚劈 | 半夏半升 | 生姜一两半(一本作三两)
右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服,夜一服。
水一斗约十碗水,黄芩三钱,芍药二钱,炙甘草二钱,红枣十二枚,半夏五钱,生姜二三片,温服一升,日再服,夜一服,白天服,晚上服,半夜起来再服,下利、肠胃科的药大多是六小时吃一次,吃药时间到了,半夜也要叫起来吃,二十四小时连续,三碗吃下去大概就好了。
热利如果有兼有一点表证,或纯热利没有表证也没有腹痛,用葛芩连汤;
如果热利而且兼有小腹痛,用黄芩汤;如果热利有小腹痛兼有呕吐,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。
一般小孩子吃坏肚子,肠胃炎,就用这个。同时有恶心,腹痛,热利。
这里的芍药是用来止腹痛的,之前讲过芍药也是补阴的药,可以活静脉的血来治疗静脉瘤与静脉曲张;经方里面有胸满就不用白芍、改用枳实,所以一般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,也不用到白芍。
(一)证候特点
太阳少阳合病,主要表现:
- 自下利(腹泻)
- 或见呕吐(胃气上逆)
- 腹痛明显(区别于葛芩连汤证)
(二)方证鉴别
方剂 | 主治 | 腹痛 | 呕吐 | 表证 | 病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黄芩汤 |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| 有 | 无 | 可有 | 热邪入里,肠络受损 |
葛芩连汤 | 太阳病误下热利 | 无 | 无 | 可有 | 表邪内陷,热迫大肠 |
桂枝人参汤 | 太阴虚寒下利 | 无 | 无 | 可有 | 脾胃虚寒,运化失职 |
(三)组方精要
1. 黄芩汤基础方
药物 | 用量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黄芩 | 三两 | 清肠热,主药 |
芍药 | 二两 | 缓急止痛 |
炙甘草 | 二两 | 调和药性,缓急 |
大枣 | 十二枚 | 顾护胃气 |
2. 加减变化
- 伴呕吐者:加半夏半升、生姜一两半(黄芩加半夏生姜汤)
- 半夏:降逆止呕
- 生姜:和胃止呕,解半夏毒
(四)临床应用要点
-
辨证关键:
- 必见腹痛(芍药证)
- 下利灼肛或便脓血(热利特征)
- 可伴轻度表证
-
现代应用:
- 急性肠炎
- 细菌性痢疾初期
- 肠套叠辅助治疗
-
煎服法:
- 日三服,夜一服(每6小时一次)
- 急性期需持续给药
(五)药物解析
-
黄芩:
- 专清肠热,区别于黄连清胃热、大黄泻腑热
- 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菌、抗炎作用
-
芍药:
- 解痉止痛要药
- 静脉用药(改善静脉循环)
-
半夏生姜配伍:
- 经典止呕组合(小半夏汤)
- 生半夏须配生姜减毒
(六)治疗禁忌
- 虚寒下利禁用(当用桂枝人参汤)
- 纯表证未解慎用(先解表)
- 心下痞硬者慎用(需考虑泻心汤类)
注:本方为治疗热利腹痛的代表方,临床需与葛芩连汤(纯热利)、白头翁汤(热毒血痢)等鉴别应用。对于病毒性肠炎、细菌性痢疾等属热证者疗效显著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