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:一九一
一九一:「伤寒」脉浮滑,此表有寒,里有热,「白虎汤」主之。
浮脉就是有表证,表热脉就浮起来了,滑脉代表热在筋,就是血热,血里面太热了,滑脉好像摸到急流的水一样,速度很快,这时候是白虎汤证。
这里讲的不是很清楚。病人,体重节痛,无汗,才是真正的表有寒,如果是表寒里热,我们用大青龙汤,里面就有石膏。这里脉浮滑,浮是表,滑是有痰,然后身体里面太热了,感觉外面空气有点冷。使用白虎汤,一定是纯热症,不会有寒症的。
知母六两 | 石膏一斤碎 | 甘草二两 | 粳米六合
右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,去滓,温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石膏是粉状,一定要用棉布包起来煮。如果煮好,汤底还有白白黏黏的东西,不用吃,光喝汤就行。
白虎汤,石膏一两,知母五钱,生甘草两钱,糯米两钱。石膏起步就是一两。二两、三两、四两还是热,最高一剂开到过十四两,还不行,用生附子热极生寒。
血糖太高,会燥渴,渴饮百杯不能止渴。
血糖低,吃不饱,饿得要死,饥食百碗不能解饥,也是白虎汤。血糖低,不吃点什么,或者口含糖,不然会发抖,流冷汗。
白虎汤是一个生津去热的方子,热除了发炎以外,还有高温的壮热,像脑膜炎的壮热,肺炎的高热。
白虎汤里的石膏可以用到一两,用棉布包起来煮。平常不要随便吃石膏,石膏非常寒凉目的是去胃热,知母可以去上焦的湿,因为都是寒凉的药,所以不用炙甘草,因为炙过的药比较热,所以用生的甘草。
粳米用糯米就可以了,煮米熟,汤成,米不要太多,不要把它煮成干饭,要煮成很稀的稀饭,所以米大约用两茶匙。
为什么用糯米?因为糯米比较黏,胃液肠液都是黏黏的,白虎汤证就是肠胃的津液没有了,因为红枣下去胃还要消化,所以红枣没有糯米好,五谷是胃最能吸收的东西,所以糯米汤本身就是胃的津液,这时候用石膏去退热,用知母去湿除烦,心烦的时候用知母在里面,知母能去肺热的湿,白朮是去中焦的湿所以不用。
(一)原文证候解析
脉证特点:
- 脉浮滑:
- 浮为阳热外越(非表寒)
- 滑为里热炽盛(血分热盛)
- “表有寒"实质:
- 体表触之反凉(真热假寒)
- 里热太盛致体表相对觉寒
(二)病机本质
- 纯里热证:
- 阳明气分大热
- 热邪充斥内外
- 特殊表现机理:
- 里热太盛而现假寒象
- 类似"热深厥深"原理
(三)白虎汤方义
1. 药物组成与作用
药物 | 用量 | 特殊要求 | 作用机理 |
---|---|---|---|
石膏 | 一斤 | 棉布包煎 | 清阳明气分大热 |
知母 | 六两 | 滋阴降火,除烦润燥 | |
甘草 | 二两 | 生用 | 调和药性,缓石膏寒性 |
粳米 | 六合 | 糯米为佳 | 顾护胃气,助津液生成 |
2. 现代用法要点
- 石膏用量:30-100g(高热重症可用至200g)
- 煎煮法:
- 先煎石膏30分钟
- 后下他药,米熟为度
- 取汁去渣(不食米粒)
(四)鉴别诊断
证型 | 病机 | 关键鉴别点 | 治法 |
---|---|---|---|
白虎汤证 | 阳明气分大热 | 表寒为假象,实为纯热证 | 清热生津 |
大青龙汤证 | 表寒里热 | 真实表寒(恶寒无汗) | 解表清里 |
承气汤证 | 阳明腑实 | 便秘腹痛 | 攻下泻热 |
(五)临床应用
-
适应病症:
- 感染性高热(脑膜炎、肺炎等)
- 代谢性疾病(糖尿病酮症)
- 中暑重症
-
使用指征:
- 四大症:大热、大汗、大渴、脉洪大
- 特殊表现:高热反觉体表凉
-
现代拓展:
- 血糖异常:
- 高血糖燥渴(加人参)
- 低血糖易饥(加玉竹)
- 血糖异常:
(六)注意事项
-
禁忌证:
- 真寒假热(舌淡脉微)
- 太阳表证未解(恶寒无汗)
-
服药观察:
- 有效指标:汗出热减,渴饮缓解
- 过量表现:腹泻畏冷(停服)
-
饮食调护:
- 忌辛辣油腻
- 可配合米汤调养
注:本条"表有寒"需理解为里热太盛出现的假寒象,实为纯热证。临床需与真实表寒里热证(如大青龙汤证)严格鉴别。白虎汤应用以"热、汗、渴、脉"四大症为核心指征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