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〇七
目录
二〇七:「阳明病」,若「中寒」,不能食,小便不利,手足濈濈然汗出,此欲作「固瘕」,必大便初鞭后溏,所以然者,以胃中冷,水谷不别故也。
如果胃里面不能蠕动了,食物堵在里面,不能吃东西了,小便不利,为什么?因为肠胃不蠕动,胃火太小了,水喝下去都不能气化,水都停在里面、东西下不来,水下不去,运化的功能不好,小便也不能正常了,手足濈濈然汗出,手脚汗出,手脚汗出代表胃虚掉了,固瘕,固瘕就是顽固的下利,这肠胃都没有蠕动。
还有一种手足出汗,一到考试,握笔,手掌出汗多给考卷都弄湿了。桂枝汤加龙骨牡蛎,桂枝汤健脾胃,龙骨牡蛎可以镇静,缓解紧张焦虑。
为什么会拉出来?因为食物烂掉慢慢的流出来,实际上是因为胃没有蠕动,但是胃没有蠕动并不代表胃里面没有津液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病人准备变成长久的下利,所以如果这人只有手脚有汗,其它没有汗,肠胃很虚,胃气不足才会有这现象,这人必大便初鞭后溏,刚开始大便很硬,后来就溏泻下来了,里面没有办法消化,食物就腐烂掉了,所以然者,以胃中冷,水谷不别故也,因为胃里面太寒了,不会蠕动了。
水谷不别,水谷无法分开,混合在一起。
喝进去的水和吃的五谷杂粮混在一起,喝的水没办法气化,吃的食物又没完全消化,水和谷就一起从大便出来。所以遇到这种长年下利,大便又没有什么味道就是「胃寒」。这种情形,我们可以用到甘草干姜汤或者是吴茱萸汤,依照症状来决定。
判断胃寒很简单,不能食,就是胃寒了。
核心证候表现
-
典型三联征:
- 不能食(胃阳衰微)
- 小便不利(气化失司)
- 手足濈然汗出(阳虚不固)
-
大便特征:
- 初硬后溏(“固瘕"前兆)
- 水谷不别(未消化食物与水分混杂)
病机解析
-
根本病因:
- 胃中虚冷(阳气不振)
- 运化失职(水谷不别)
-
病理过程:
graph TD A[胃阳不足] --> B[水谷不化] A --> C[气化无权] B --> D[食物滞留] C --> E[水湿停聚] D & E --> F[初硬后溏]
graph TD A[胃阳不足] --> B[水谷不化] A --> C[气化无权] B --> D[食物滞留] C --> E[水湿停聚] D & E --> F[初硬后溏]
鉴别诊断
证型 | 汗出特点 | 大便情况 | 病机本质 |
---|---|---|---|
阳明热实 | 全身大汗 | 燥屎内结 | 燥热伤津 |
阳明中寒 | 手足局部汗出 | 初硬后溏 | 阳虚不运 |
肝郁汗证 | 手心紧张汗出 | 正常 | 情志失调 |
治疗策略
-
基础方剂:
- 轻症:甘草干姜汤(温补中阳)
- 重症:吴茱萸汤(暖肝温胃)
-
加减要点:
- 兼水湿:加茯苓、白术
- 兼气滞:加厚朴、陈皮
- 久利不止:加赤石脂、禹余粮
临床警示
-
误治风险:
- 切勿误用苦寒攻下(恐致洞泻不止)
- 慎用收涩止泻(恐闭门留寇)
-
预后判断:
- 手足汗出减少→胃阳来复
- 食欲改善→病情转佳
注:本条揭示了阳明病中寒证的特殊表现,强调"胃中冷"与"水谷不别"的病理关系,为临床鉴别虚实寒热提供重要依据。通过温阳健脾恢复运化功能,是本证治疗关键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