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一四

二一四:「阳明病」,但头眩,不恶寒,故能食;若咳,其人必咽痛,若不咳者,咽不痛。

阳明病就是肠胃的问题,为什么张仲景讲不恶寒就是病在阳明,如果恶寒就是病在太阳或少阳,阳明证看不到怕冷的,故能食,所以肠胃的蠕动很正常。

若咳,其人必咽痛,若不咳者,咽不痛,为什么要讲喉咙痛和喉咙不痛?因为人的胃气是上冲的,当胃气过热的时候,肺本身在胃的上方,肺在中医里是「燥金」,本来肺就已经很燥了、所以它可以分布水份到四肢,胃热再往上,肺的燥会增加,病人会咳嗽,热就是炎,也冲到喉咙,喉咙就会发炎,热一定要先经过肺才能到喉咙,所以肺要先咳嗽才会喉咙痛,肺都没有咳嗽就不会喉咙痛了,这咽痛完全是胃热引起的,所以胃如果蠕动得太快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现象。

所以有时候,看病人喉咙也没有扁桃腺发炎,也没有很鲜红暗红的喉咙发炎,或者化脓,这就是胃气上走,燥热导致喉咙痛。

阳明篇介绍很多,但是只有几个方子,因为肠胃的蠕动分不同的阶段,肠胃的蠕动如过太快或太慢会有哪些现象,临床上,只分「虚、实、寒、热」,第一看里面有没有堵到东西,有堵到就是实,没有堵到就是虚,还有寒热,蠕动快就是热,蠕动慢就是寒,马上可以辨出来。

主证特征

  1. 基本表现

    • 头眩(浊热上蒙清窍)
    • 不恶寒(排除太阳表证)
    • 能食(胃热消谷)
  2. 兼证特点

    • 若咳→必伴咽痛(胃热上冲犯肺)
    • 不咳→咽不痛(热未上犯)

病机分析

  1. 核心病机

    • 胃热上冲,燥热伤津
    • 病理传变途径:
      graph LR
          A[胃热亢盛] --> B[上犯肺金]
          B --> C[肺燥咳嗽]
          C --> D[热灼咽喉]
          D --> E[咽痛]
  2. 与太阳咽痛鉴别

    证型 疼痛特点 伴随症状 病机
    阳明咽痛 干燥灼痛 头眩、能食 胃热上冲
    太阳咽痛 红肿热痛 恶寒发热 风热袭表

辨证要领

  1. 四诊要点

    • 问诊:问饮食(能食/不能食)
    • 望诊:察咽喉(红而不肿)
    • 切诊:诊脉象(右关洪大)
  2. 虚实辨证

    • 实:腹胀拒按、苔黄燥
    • 虚:腹软喜按、舌红少津

治疗原则

  1. 基本治法

    • 清泄胃热
    • 降逆止咳(有咳者)
  2. 用药思路

    • 热轻者:竹叶石膏汤
    • 热重者:白虎汤
    • 咳甚者:加杏仁、枇杷叶

临床启示

  1. 诊断价值

    • 头眩+能食=阳明热证
    • 咳与不咳=判断热势轻重
  2. 治疗关键

    • “治病求本”:清胃热为本
    • “见咳不止咳”:热清咳自止

注:本条通过头眩、能食、咳与咽痛的关系,揭示了阳明胃热上冲的特殊证型,强调胃肺之间的病理联系,为临床辨治不明原因咽痛提供思路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