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一五
目录
二一五:「阳明病」,无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者,身必发黄。
这里就是阳明证,津液不够了。
无汗的原因就是阳明病的热无法出表,阳明病应该是汗很多的,小便不利,湿太盛的时候,湿堵在腹腔的下方,湿像浆糊一样,很浓稠的挤压膀胱,所以没有汗代表热排不出来,小便不利代表里面湿热很盛。
一般来说这种情形,在脉诊或舌诊上看得很清楚、里面热很盛的时候舌苔一定是黄的,这代表热,舌苔很厚很腻,腐质比较多,这代表湿,舌苔里面黄的很厚,代表湿热在中间,中焦湿热太盛的时候,心中懊,胃里面糟糟的,吃东西吃不下去,因为热发散不出来,这时候身必发黄,因为三焦的运化系统不好,水道没有排出来,湿热在中间很闷,湿热会逆行到肝胆里面去,一进入肝,马上顺着血液跑到全身造成黄色,像这种用栀子豆豉汤去治疗他。
主证特征
-
典型三联征:
- 无汗(热不得越)
- 小便不利(湿不得泄)
- 心中懊憹(湿热郁蒸)
-
必然转归:
- 身必发黄(湿热熏蒸发黄)
病机分析
-
病理链条:
graph TB A[热不得发越] --> B[无汗] C[湿不得下泄] --> D[小便不利] B & D --> E[湿热郁蒸] E --> F[心中懊憹] E --> G[胆汁外溢] G --> H[身目发黄]
graph TB A[热不得发越] --> B[无汗] C[湿不得下泄] --> D[小便不利] B & D --> E[湿热郁蒸] E --> F[心中懊憹] E --> G[胆汁外溢] G --> H[身目发黄] -
舌脉特点:
- 舌象:舌苔黄厚腻(湿热中阻)
- 脉象:濡数或滑数(湿热内蕴)
鉴别诊断
证型 | 汗出情况 | 小便 | 特征表现 | 病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阳明热盛 | 大汗 | 正常 | 口渴引饮 | 燥热伤津 |
阳明湿热 | 无汗 | 不利 | 身黄懊憹 | 湿热郁蒸发黄 |
阳明中寒 | 手足汗 | 清长 | 食不下 | 胃阳虚衰 |
治疗原则
-
基本治法:
- 清热利湿退黄
- 代表方剂:栀子柏皮汤(非栀子豉汤)
-
随证加减:
- 热重者:加黄连
- 湿重者:加茯苓、泽泻
- 黄疸甚:加茵陈
预后转归
-
向愈表现:
- 小便利
- 汗出微微
- 懊憹减轻
-
恶化征兆:
- 小便全无
- 烦躁加重
- 黄疸加深
注:本条揭示了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的病机特点,强调"无汗"与"小便不利"在发黄证形成中的关键作用,为临床辨治湿热黄疸提供重要依据。当湿热并重时,需清利并举,使邪有出路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