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一九
目录
二一九:「阳明病」,本自汗出,医更重发汗,病已瘥,尚微烦不了了者,此大便必鞭故也。以亡津液,胃中干燥,故令大便鞭。当问其小便日几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今为小便数少,以津液当还入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也。
阳明病本来就会流汗,后来医生给他发重汗,医生就是看他有表证,所以才会重发汗,病已瘥,尚微烦不了了者,一发汗结果表证好了,可是心里面又有点难过,情绪比较烦闷点,就知道大便必鞭故也,因为津液伤到了,大便会比较硬。
因为发表药发的汗就是从肠胃的津液来的,所以张仲景要在表剂中加生姜、甘草、大枣补足津液,严重的话再加人参,遇到这种情形要治疗的时候,先问他小便一天几次?如果病人说,本来每天三四次,发汗以后,小便还是正常,代表津液还没有完全尽竭,也代表胃的津液会慢慢恢复回来,发汗的结果并没有把津液伤到;如果发汗了以后小便次数少了,但是只要还有小便,就不用管他了,让津液自己慢慢回来,不会伤到的,最怕的是小便没了,表示水份发散光了。
所以开攻下的药之前,要问小便如何,小便很好,慢慢来,病人自己会好,若大便堵在里面,而津液又极度丧失的时候,才用「承气汤」,张仲景不轻易用承气汤的,怕误攻下造成身体受伤。
误治后的病机演变
-
治疗经过:
- 阳明本证:自汗出(里热迫津)
- 误治:重发汗(再伤津液)
- 现证:微烦不了了(余热未清)
-
病理链条:
graph LR A[重发汗] --> B[亡津液] B --> C[胃中干燥] C --> D[大便硬] D --> E[微烦]
graph LR A[重发汗] --> B[亡津液] B --> C[胃中干燥] C --> D[大便硬] D --> E[微烦]
诊断要点
-
关键指征:
- 小便次数变化(原日3-4次→现2次)
- 微烦而不剧(余热轻证)
- 大便硬但未至燥结
-
鉴别诊断:
证型 小便情况 烦渴程度 大便状态 治疗策略 津伤便硬 量减次少 微烦 硬未燥 待自愈 燥屎内结 短赤 烦躁 燥结 急下存阴
预后判断
-
向愈征兆:
- 小便次数减少(津液内还)
- 烦热渐退(余热自消)
- 提示:津液恢复,大便将通
-
恶化征兆:
- 小便全无(津液枯竭)
- 烦躁加重(热结更深)
治疗原则
-
基本策略:
- “津液自和者愈”(等待自愈)
- 禁盲目攻下(防更伤津)
-
调护方法:
- 少量频饮米汤(助津液恢复)
- 忌辛辣燥热(防助热伤津)
临床启示
-
问诊要点:
- 必问小便次数(判断津液存亡)
- 详询汗出经过(了解治疗史)
-
经方思维:
- “保胃气,存津液"为核心
- 慎用攻下,重视自愈
注:本条通过汗后小便变化的观察,揭示了人体津液自复的机制,强调"问小便以测津液"的诊断方法,体现仲景重视机体自愈能力的治疗思想。为临床处理误治后遗症提供范例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