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二二
目录
二二二:「阳明病」,发热,面含赤色,不可攻之。攻之,小便不利者,必发黄也。
阳明证本来就是攻下治疗的,从二二〇开始,
阳明证有四种症状不能攻下:
-
(一)二二〇:伤寒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之。就是呕多,常常恶心吐的人,常常在恶心呕酸的人,酒客病的人不可以攻下,呕多代表病邪在少阳,在三焦,如果是呕家再进入阳明证,大柴胡汤就可以了。
-
(二)二二一:阳明病,心下鞭满者,不可攻之,攻之,利遂不止者死,利止者愈。心下鞭满就是「心下痞」,用「泻心汤」来治疗,一攻肠胃就会伤到,「泻心汤」是寒热并结,肠胃里面发炎了,而不是燥屎堵到,一攻下的时候,会把肠胃的津液都攻出来,结果利遂不止者死下利不止会死掉的,利止者愈,如果下利停下来,不会死,自己会好,如果下利不止的可以用四逆汤救回来。
-
(三)二二二:阳明病,发热,面含赤色,不可攻之。攻之,小便不利者,必发黄也。面赤,脸孔发红不可以攻下,脸色红代表胃气上冲,手掌红才是胃气好,如果手掌白白的,脸色红红的就不可以攻,全身红都没关系,不可以只有脸红;面含赤色。第一代表病在表,第二胃气快要没的时候,就是除中,就是回光反照的时候,不可以攻;攻之,小便不利者,必发黄也,此津液不足,而见血之本色也。
脸上阳明经的穴位,在两颧的地方,有赤色,代表津不足了。
- (四)阳明中风,这阳明中风就是阳明证还兼有太阳兼有少阳,不可以攻。
因此张仲景的意思是,必须是十足的阳明证方可攻下。
阳明病四大攻下禁忌
(一)呕多禁下(二二〇条)
-
辨证要点:
- 呕吐频繁(少阳主证)
- 兼见便秘等阳明症状
-
病机:
- 邪在三焦,未全入腑
-
正确治法:
- 大柴胡汤(和解攻里)
(二)心下硬满禁下(二二一条)
-
辨证要点:
- 胃脘部痞硬胀满
- 按之痛或不痛
-
病机:
- 寒热互结(非燥屎)
-
正确治法:
- 泻心汤类(如半夏泻心汤)
(三)面赤禁下(二二二条)
-
辨证要点:
- 面色潮红(尤以两颧为著)
- 手掌苍白(胃气不荣)
-
病机:
- 胃气上越(或表邪未解)
- 津液不足(血色外露)
-
误治变证:
- 小便不利→发黄(津枯血瘀)
(四)阳明中风禁下
-
辨证要点:
- 兼太阳表证(恶寒等)
- 或兼少阳证(口苦等)
-
病机:
- 三阳合病(非纯阳明)
攻下指征总结
必要条件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病位 | 纯阳明腑实(脐腹胀满) |
病性 | 燥热内结(非寒热错杂) |
体征 | 手足濈然汗出(非但头汗出) |
舌脉 | 舌老黄起刺,脉沉实有力 |
临床鉴别要点
-
面赤鉴别:
- 胃热上冲:面赤伴口渴便秘
- 虚阳上越:面赤如妆,肢冷脉微
- 表证面赤:伴恶寒脉浮
-
预后判断:
- 误攻后面色转常→胃气尚存
- 误攻后面赤不退→危候
治疗原则
-
核心思想:
- “必纯阳明证方可攻下”
- 攻下如用兵,当慎之又慎
-
救误方法:
- 伤阳下利:四逆汤
- 津伤发黄:茵陈五苓散
- 热陷发黄:栀子柏皮汤
注:本条系统总结阳明病攻下禁忌,强调辨证精确性的重要性,揭示误攻伤津损阳的多种变证,为临床安全使用下法提供完整规范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