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二四

二二四:「阳明病」,脉迟,虽汗出,不恶寒,其身必重,短气,腹满而喘,有潮热者,此外欲解,可攻里也。手足濈然而汗出者,此大便已鞭也,「大承气汤」主之。若汗多,微发热恶寒者,外未解也,其热不潮,未可与「大承气汤」。若腹大满不通者,可与「小承气汤」,微和胃气,勿令大泄下。

脉迟,就是病邪往里面跑了,代表肠胃寒冷掉了,虽汗出,不恶寒,代表没有表证了,其身必重,脉迟、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里面走了,病邪往里面走才会有脉迟的现象。

短气,腹满而喘有潮热者,此外欲解,可攻里也,这就是要攻里以前,要先确定病人有没有外证,如果病人有汗出,可是不恶寒,桂枝汤是有汗但怕冷,阳明热也是有汗,麻黄汤无汗怕冷有喘,这喘和腹满而喘的喘不一样,这几项讲的就是病人没有表证,且病人有潮热;

病人有,一、潮热,二、不恶寒,三、燥渴,四、腹满,这腹满是大便堵到的腹满,这四项就是阳明证的主证,为确定腹满要做腹诊,如果是实则拒按,譬如在胃的地方,喜按就是虚的,这虚证的腹满是脾脏的关系,属于太阴证。

手足濈然而汗出,如果手脚汗已经出来了,就是胃的津液已经快完了。

阳明证如果全身都有汗,就没有关系。但是如果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,剩一点点津液,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,就没有关系。

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,剩一点点津液,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,然后病人有潮热,又没有恶寒,肚子又胀满,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大便已经干掉硬掉了,从这些症状可以判断出来,大肠里面被燥屎堵到了,这时候就是「大承气汤证」。

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,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,这时候胃已经燥化了,肠胃里面极燥,张仲景在用大承气汤的时候,一定是要等到肠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没了,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,才会用到「大承气汤」,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「大承气汤」,因为「大承气汤」很峻很强,如果「大承气汤」吃了还不大便,就是得到大肠癌,除非是寒实,否则没有不下的。

若汗多,微发热恶寒者,外未解也,其热不潮,未可与「大承气汤」。全身都有汗,微发热恶寒者,这代表有外证,并不是很潮热,代表大便并没有结实在里面,不可以给「大承气汤」,若腹大满不通者,可与「小承气汤」,所以从这条辨可以看出张仲景的心态,一定要确定大便个干燥的,才可以用「大承气汤」攻,如果潮热没有很厉害,大便没有鞭,用「小承气汤」就好了.

临床上看「小承气汤」的腹满,在肚脐下,「中极」「关元」一带胀满,「小承气汤」专门通利堵在小肠里面的,如果进入大肠,会在「天枢」有压痛点,就用「大承气汤」,如果堵在「中脘」「建里」的地方,就是「调胃承气汤」,最常用到的就是「调胃承气汤」。

譬如小孩会得到感冒,然后又吃了很不好消化的东西,免疫系统跑到皮肤表面去跟滤过性病毒相抗,这时候肠胃的功能在应付皮肤表面的滤过性病毒,所以大部份的能量都在上面,因而胃的力量减少了,就没有办法正常消化,东西就哽在里面,因为肠胃蠕动不是很好,有时候大便出来的是水,这水是漏出来的,因为肠胃没有吸收,所以从大肠跑出来,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,食物在里面容易坏掉,嘴巴很臭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要去解表不能攻下,就用桂枝汤,利用桂枝汤里面的甘草,再加一点点大黄,一点点芒硝,表里可同时解掉。

现在讲的是实,不是热,炎症,不要搞错。以下是所有腑实的用药。

金匮里有一个大黄甘草汤,在灵枢第31篇肠胃篇中说,人吃饱,胃中有三斗二升,常人的胃底部会有二斗宿食,可以让人不吃饭活七天,但是胃底部的食物坏死了,用大黄甘草汤清除。症状是,朝食暮吐,早上吃的东西,晚上吐掉。还有一个胃虚胃寒的时候,也会朝食暮吐,吴茱萸汤证。这里舌苔一定是黄的,胃恶心。

十二指肠,调胃承气汤。吐又吐不出来,幽门挡住了,梗在中隔。在下脘、建里、水分的地方一定有压痛。有实,是持续24小时的梗住难受,如果是虚的话,就是时好时不好。舌苔也是黄的干的。结实的脉一定很强硬。

小肠堵到,腹大满不通,有个主要症状就是排气、放屁。病人一直不断放屁,有时像机关枪一样,因为大肠没有堵,是空的有很多气,只有小肠堵。再有舌黄、脉实,又是持续的痛,在一压肚子有压痛拒按,就是小承气汤了。可在小肠的募穴,关元穴找到压痛点。

堵在大肠,所有的阳明燥矢,小便一定是黄的深黄。病人没有屁,大肠堵满了,连气都排不出来。或者排出大便像鞭子一样,干燥的大便粘在大肠壁上,只有中间可以通过。或者大肠中大便很大,只有贴着大肠壁的小细缝,只有水可以通过,病人一天十几次下利。在大肠的募穴,天枢穴可以找到压痛点。

大便梗在阑尾。急性盲肠炎发的时候,西医验血白血球因为没有发炎常常会误诊。足阳明刚好经过盲肠这块,所以盲肠炎,右脚会弓起来才舒服肚子痛才会减缓,足三里下一寸的阑尾穴有压痛点,这两个症状都有,就很肯定实盲肠炎了。此时用金匮里的大黄牡丹皮汤。一定不要担心,不要怕,要有信心,西医说盲肠破裂化脓就死人了,很危险还是要给西医开刀?不要开刀!盲肠还是有用的,介绍金匮时再讲。大黄牡丹皮汤专门清阑尾,发炎的地方,大部分痛在右腹,有的还会痛在左边很特殊,但是也是脚弓着。西医开刀要1万美金,我这里50块。用大剂的大黄牡丹皮汤,一剂就全清出来了。

阑尾撑破了,腹膜炎。从不断的有痛剧痛,一瞬间痛去掉了,就是爆开了。摸烂尾的位置,皮肤是热的,其他地方是凉的,就知道破裂了。西医只会不断的用抗生素,这里我们用当归赤豆散,只有赤小豆和当归两味药,这里赤小豆要用发芽的,平常就要准备好,放在冷冻里,不能现场发豆芽,赤小豆很便宜嘛,一个礼拜发一次预备着。胆结石堵到,胆囊破裂,也是从剧痛突然到不痛,同样的药。破裂后,腹膜都会把它包住,不会散乱,身体不动就不痛,一动就痛。

大便梗在大肠和肝的血管连接处,在便秘时被吓到,一紧张很容易梗到。此时一压肚子,咕噜咕噜有水生,不是大小承气汤证,用己椒苈黄丸,防己、椒目、葶苈子、大黄做成丸剂,把芒硝放入汤中,吞丸剂,用汤冲下去,把这个大便打掉。

堵在大肠时,兼有恶心,就是大柴胡汤证,阳明证不会有恶心。

还有一种用丸剂,小肠堵到时,津液没有了,还有一种是脾约,麻子仁丸证,小肠很细小,大便是一粒一粒的很小,像六味地黄丸,必须要用丸,可以增润津液。

堵在阑尾处的大肠里,盲肠的位置,有压痛拒按,就是薏苡附子败酱散。病人右下腹隐隐作痛,同时也是拒按,一按很痛。不需要脚弓着。这块堵到或破裂时,左手上生命线会有一块开心果大的灰紫斑。

这里基本上从胃到肛门有堵时,所有处方,解实证用的。实证,都是持续的,拒按,病人阳亢讲话声音比较大、烦躁、焦虑、睡不好,黄昏时最精彩,什么症状都出来了,大承气汤证在黄昏时弃衣而走、登高而歌、捻衣摸床。

大承气汤方

大黄四两酒洗 | 厚朴半斤炙去皮 | 枳实五枚炙 | 芒硝三合

右四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二物,取五升,去滓,纳大黄,煮取二升,纳芒硝,更上火微煮一两沸,分温再服。得下,余勿服。

芒硝生用,一煮久,就没有药效了。芒硝不止攻坚能攻大便,肿块、肿瘤癌症、发炎证的化脓,积水都可用,非常好用。

小承气汤方

大黄四两酒洗 | 厚朴二两炙去皮 | 枳实三枚大者,炙

右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二服,当更衣;不尔者,尽饮之;若更衣者,勿服之。

大黄四钱,厚朴两钱,枳实三个。

小调胃承气汤方

大黄四两去皮,清酒洗 | 甘草二两炙 | 芒硝半斤
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纳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,少少温服之。

大黄四钱或者三钱,用酒洗一下泡一下,药性会比较缓。甘草两钱,芒硝两钱。

以中医的解释,调胃承气汤的症状是实而不满,里面有堵到但是没有胀满的感觉;小承气汤的症状是小腹胀满,是没有结硬块的少腹胀满;大承气汤的症状是满而实,三个承气汤都是攻实的;

  • 实但没有胀满,只是消化不好而己,调胃承气汤顺顺气就好了;

  • 如果是满而不实,少腹胀满,但是并没有结成大便干燥,病人有发热但是没有潮热,给小承气汤就好了;

  • 如果到了胀满又实,整个堵在大肠里面,就是大承气汤,因为大承气汤多了「芒硝」,「芒硝」善攻坚,把大便打散掉,大黄只能去实无法攻坚,如果只用大黄,没有用芒硝的时候,通出来时病人肚子会绞痛,因为没有用芒硝把燥屎打散,所以芒硝是攻坚用的。

「厚朴」「枳实」在大小承气汤中都有,枳实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肠子的津液,厚朴能够宽肠,把肠子打开来,能把肠壁和于燥的大便分开来。

大便为什么会干掉?就是肠胃的津液没了才会干掉,肠胃的津液没了造成大便也干了,这互相有关连的,所以用厚朴把肠壁打开来,用枳实润泽肠子;如果处方只有大黄、芒硝,没有厚朴、枳实,会把大便硬打下来,很痛的,有加厚朴、枳实两味的大便会很顺的下来,没有感觉的。

张仲景在用大黄的时候,只有两个地方用酒洗,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,小承气汤的大黄没有用酒洗,直接入药,因为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有芒硝,芒硝又咸又寒,怕芒硝伤到胃,所以大黄用酒洗蒸过,来对付芒硝。

大承气汤的煮法,右四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二物,就是光煮厚朴、枳实,药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缓,剂量用法,像胖子的体格,大黄四钱厚朴五钱,枳实五钱,芒硝二钱,一剂就去掉了,十碗煮成五碗,先煮厚朴、枳实,去滓再加大黄再五碗煮成二碗,纳芒硝,更上火微煮一二沸,撒芒硝上去,微火稍微滚一下就好,所以芒硝几平是生用,生用的药性非常的急速,药进到肚子里面去的时候,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,芒硝把大便打散掉,然后大黄去推它,一扯开来的时候,肠子会痛,厚朴、枳实就上来了,如果同时煮的时候,药性就没有了,芒硝煮烂了变成盐巴,性就没有那么强,平常吃的粉剂,只是中承气,大黄如果用酒泡过再入药,拉出来很舒服的,大黄如果没有用酒洗,拉完还会出很多水,肠胃的津液会伤到。

得下,余勿服,下了就不要再吃了,不要可惜它。

【类聚方广义】本方条曰:凡痼毒滞症,其人腹中坚实,或鞭满而大便难,胸腹动悸,或喜怒无常,或不寐警惕,健忘怔忡,或身体不仁,或战曳瘫痪,筋骨痛,或言语赛,缄默如偶人饮啖倍常,或数十日不食不饥,变态百出,不可名状。

例如梅毒,外面的中医用「土茯苓汤」,病人的症状,每天下午燥热难忍,大便五六天不通,要靠甘油锭去通,嘴巴很臭,味道很浓,舌苔黑的,外病是梅毒,结果是大承气汤医好的,大便通之后,胃口大开,免疫系统恢复,病毒都被赶出去。

要离,中虚为明,不要被病名挡住。

【伤寒蕴要】曰:大抵下药,必切脉沉实、沉滑、沉疾有力者,可下也。再以手按脐腹,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,则下之无疑也。沉代表病在里,疾代表里热结实到了,如果手按着而感觉很舒服,就是虚,不可以攻。

【小青囊】曰:「大承气汤」治舌四边微红,中央见灰黑色,此由失下所致,可用本方退之。又治舌现黄色而黑点乱生者,其证必渴而谵语。失下就是应该下而不攻,谵语就是胡言乱语了,有的女人发谵语,结果是小柴胡汤,因为她刚好热入血室,所以要注意辨症。

舌黄就代表热,舌黄且厚,病人是湿而且热,如果舌干且深黄就是壮热,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热极了,最热了,壮热就已经进入阳明了,舌黑掉的时候,再不攻就死了,粉剂没有汤剂厉害,吃了五六包粉剂没用,不如熬汤剂,如果连汤剂都不下,就是大肠癌了,大肠癌可以用巴豆、附子、吴茱萸,巴豆用在腹中结到,属寒结,用巴豆加附子和吴茱萸可以通结,如果光用巴豆,胃打穿了,小肠也打穿了,结到的还是结到。

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气汤,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时候在用,不大便的时候,舌苔黄的,问有没有放屁?大小承气汤最明显的区分就是,有放屁就是小承气汤,屁没有了就是大承气汤。但是服小承气汤后,放屁连连的则属大承气汤证。

【医学纲目】曰:顺利散(即本方),凡消谷而善饥,曰「中消」者,怎么吃都吃不饱就是胃的蠕动太快了,中医讲的就是「中消」,治热在胃而能食,热在胃里面而能吃,小便赤黄微利,稍微有点下利,至不欲食有效,多不可利。

小承气汤用在这,是因为肠胃的东西消化太快了,热全部集中在小肠里面,所以下焦的热都会出来,所以小便都会黄,「渴饮千杯不能止渴」则属上消症,用白虎汤,中消糖尿病不是都开小承气汤,必须要是大便便实才用小承气汤,张仲景于中消未出方,中消症状也是用白虎汤加减,下消糖尿病就是「桂附八味丸」,下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。

条文解析

核心辨证要点

  1. 脉迟:病邪入里,肠胃寒滞。
  2. 汗出不恶寒:排除表证(非桂枝汤、麻黄汤证)。
  3. 身重、短气、腹满而喘、潮热:阳明腑实,可攻里。
  4. 手足汗出:胃津枯竭,大便已硬(大承气汤证)。
  5. 外证未解(微发热恶寒)或热不潮:禁用大承气汤,可考虑小承气汤。

阳明腑实主证

四项关键症状:

  1. 潮热
  2. 不恶寒
  3. 燥渴
  4. 腹满拒按(实证)
    • 虚证腹满属太阴,喜按。

承气汤证鉴别

证型 病位与症状 处方
调胃承气汤 胃脘(中脘、建里)堵滞,实而不满,消化不畅 大黄、芒硝、甘草
小承气汤 小肠(关元、中极)胀满,排气频繁,拒按,脉实 大黄、厚朴、枳实
大承气汤 大肠(天枢)燥屎结硬,无排气,小便深黄,潮热谵语,黄昏烦躁 加芒硝攻坚

特殊病位处理

  • 阑尾炎:右下腹痛拒按,右脚弓起→大黄牡丹皮汤
  • 腹膜炎/阑尾破裂:剧痛骤停,局部皮肤热→当归赤豆散(赤小豆发芽)。
  • 肝肠交接梗阻:腹中水声→己椒苈黄丸(防己、椒目、葶苈子、大黄)。
  • 兼恶心大柴胡汤(阳明证通常无恶心)。

方剂详解

大承气汤

  • 组成:大黄(酒洗)四两、厚朴半斤、枳实五枚、芒硝三合。
  • 煎法:先煮厚朴、枳实,后下大黄,芒硝最后微沸。
  • 关键:芒硝生用攻坚,厚朴宽肠,枳实增津液。

小承气汤

  • 组成:大黄四两、厚朴二两、枳实三枚。
  • 特点:无芒硝,用于未完全燥结之腹胀。

调胃承气汤

  • 组成:大黄(酒洗)、芒硝、甘草。
  • 适用:实而不满,轻微燥热。

临床注意事项

  1. 禁忌
    • 表证未解(恶寒发热)或热不潮者,不可用大承气汤。
    • 虚证(喜按、脉弱)禁用攻下。
  2. 鉴别
    • 小承气汤证:放屁频繁;大承气汤证:无排气。
    • 服小承气汤后放屁增多,提示转大承气汤证。
  3. 急症处理
    • 大肠癌寒结:巴豆+附子+吴茱萸(非热结时)。

延伸应用

  • 中消证(善饥、小便黄):小承气汤(需便实)。
  • 舌诊参考
    • 舌中央灰黑(失下)→大承气汤。
    • 舌黄黑点、谵语→急下存阴。
    • 舌干黑燥→热极危候,需速攻。

总结:承气汤类方以「燥屎结滞」为核心,需严格辨证病位与虚实,避免误攻伤正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