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二五
二二五:「阳明病」,潮热、大便已鞭者,可与「大承气汤」;不鞭者,不可与之。若不大便六七日,恐有燥屎,欲知之法,少与「小承气汤」,汤入腹中,转矢气者,此有燥屎,乃可攻之,若不转矢气者,此但初头鞭,后必溏,不可攻之,攻之必胀满,不能食也,欲饮水者,与水则哕。
阳明病,潮热,大便已鞭者、大便已经结硬了,潮热一定是下午开始热,严重的时候二十四小时都在热,这时候一定要确定大便已经结硬了才可以给大承气汤;不鞭者,不可与之。鞭把它当成硬,大便并没有结硬的不可以给大承气汤。
如果确定是便秘到连屁都放不出来一个,大承气汤就是唯一处方。舌苔干,很黄,或很黑。黑有两种,寒到极,舌苔也是黑的,但是是润泽的,有津液的。大承气证严重时,舌苔发黑干掉了,脉很洪很速,额头,全身发烫了,眼睛都往上翻了。
承气汤都是所谓的热实,承气汤的病人脉一定很数,发热,舌苔黄的,甚至严重到黑,不大便六七天了。
阳明,经热,小便是白的,腑热,小便是很黄或深黄。
怎么知道他有没有燥屎?张仲景就说少与小承气汤,先给他吃少少的小承气汤看看,汤入腹中,转矢气者,一吃到胃里面的时候,大便还没出来,但是放屁了,此有燥屎,乃可攻之,这代表里面有燥屎了,这时候可以攻。
这里就是给菜鸟看的,应该一摸就知道是大承气了,怎么还要用小承气测试。所以这里也是告诉你,本来是大承气,开错成小承气,大便没出来,在一直放屁,就知道自己开错了。
这时候小承气汤再喝下去,若不转矢气,如果小承气汤吃了没有放屁,此但初头鞭,后必溏,只是刚开始的大便硬的,硬的大便被小承气汤攻出来以后,后面出来的大便会像泥浆一样,不可攻之,这时候不可以攻,如果大便是先鞭后溏,就是大便不结条,整个散开来的,就是里面湿很盛,这时候不要攻。
湿会很盛是脾脏来的,因为脾主运化,所以食物吃进去消化然后排出大便,这排的力量都是靠脾脏,肠里面黏液的根源就是来自脾脏,脾脏功能运化不好的时候就看到大便是溏的,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药,一攻下,寒与湿一结就腹满,就不能吃东西了,一喝水就打嗝,因为水是寒的,这条辨张仲景是说确定热实不通才可以攻,里面有湿的时候不可以攻下。
寒湿太盛,一喝水,水入寒胃,就开始打嗝。这时,严重的话,可以用茯苓四逆汤,如果攻下去只是气很多,肚子胀大,排气很多,用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。如果是人体虚了,也可用理中汤。如果是胃口没了,吃不下东西了,前面介绍的有小建中汤,重用白芍。
核心辨证要点
-
潮热伴大便硬结:
- 下午发热加重,甚则持续高热。
- 大承气汤证:大便干硬如鞭(舌苔干黄或黑,脉洪数,无排气)。
-
大便未硬结:
- 不可用大承气汤,误攻则伤脾阳,致腹胀、哕逆。
-
燥屎试探法(存疑时):
- 先服少量小承气汤:
- 转矢气(放屁)→燥屎内结→可攻(大承气汤)。
- 无矢气→初硬后溏→脾湿盛,禁用攻下。
- 先服少量小承气汤:
鉴别诊断
症状/体征 | 燥屎内结(大承气汤) | 脾湿便溏(禁攻下) |
---|---|---|
大便状态 | 干硬如鞭,无排气 | 初硬后溏,散碎不成形 |
舌苔 | 干黄或焦黑,无津 | 黑但润泽(寒湿) |
脉象 | 洪数有力 | 缓弱或濡 |
小便 | 深黄(腑热) | 淡白(经热或寒湿) |
误攻后果 | - | 腹胀不食,饮水则哕 |
误治处理
-
误攻后腹胀哕逆:
- 寒湿结滞:茯苓四逆汤(回阳化湿)。
- 气滞胀满: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(行气除满)。
- 脾虚失运:理中汤或小建中汤(补脾建中)。
-
湿盛便溏机制:
- 脾失运化→肠液过多→大便黏溏。
- 攻下药寒凉,加重湿寒相结。
临床提示
- 大承气汤铁证:
- 潮热、无排气、舌干黑、脉洪数、拒按。
- 试探性用药:
- 仅用于疑似燥屎(菜鸟慎用),老手凭腹诊(天枢压痛)、舌脉即可判定。
- 湿证禁忌:
- “初硬后溏"是脾湿标志,攻下必伤阳气。
总结:阳明腑实攻下,必须严格区分燥结与湿滞。大承气汤为峻剂,非燥屎内结不可轻投,否则变证百出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