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二六

二二六:夫实则谵语,虚则郑声,郑声,重语也。

什么叫做「谵语」?就是胡说八道,属实证,谵语有以下的症状:

  • (一)卧榻侧,如见鬼:就是床旁边看到有鬼,别的地方都看不到。

  • (二)骤见刀兵水火:有人拿刀要杀他。

  • (三)途遇蛇虎:走在路上,忽然不要走过去,说有老虎。

  • (四)似梦似醉:看起来好像清醒,又好像在作梦。

  • (五)惊呼号叫。

这几种现象中医统称「谵语」,所以「谵语」不只是胡说八道。

什么叫做「郑声」?讲话反复重复,这是阳明的虚证,肠里面虚掉了,也就是空无一物,在极虚的时候病人会有郑声,郑声的症状表现:

  • (一)忽在通衢:忽然感觉人在马路上。

  • (二)忽浮大海:忽然感觉前面荒凉一片。

  • (三)恍惚变迁:一直在交待事情。

  • (四)欲回不得:可以感觉病人想跟你沟通,但是病人都没有办法回神。

  • (五)口中呶呶不休:不是唠叨不休,是一直一直在讲话,又讲不清楚自己在讲什么。

所以中医用听的,也可以知道病人的虚、实。

核心概念

谵语(实证)与郑声(虚证)是阳明病中两种重要的意识障碍表现,通过患者的言语行为可辨别病情虚实。


谵语(阳明实证)

特征:神志昏乱,内容荒诞,多伴亢奋、惊恐表现。
具体表现

  1. 幻觉性谵妄
    • 卧榻侧如见鬼(特定场景幻觉)
    • 骤见刀兵水火(被害妄想)
    • 途遇蛇虎(恐怖性错觉)
  2. 意识状态异常
    • 似梦似醉(意识模糊)
    • 惊呼号叫(情绪失控)

病机:阳明腑实,燥热上扰神明(常见于大承气汤证)。


郑声(阳明虚证)

特征:语言重复低微,内容空洞,多伴虚弱状态。
具体表现

  1. 空间感知错乱
    • 忽在通衢(虚幻场景体验)
    • 忽浮大海(虚无缥缈感)
  2. 沟通障碍
    • 恍惚变迁(思维散漫)
    • 欲回不得(应答困难)
    • 口中呶呶不休(重复无意义言语)

病机:阳明极虚,精气耗竭,神无所依(常见于危重症后期)。


鉴别要点

项目 谵语(实) 郑声(虚)
言语特点 内容荒诞、亢奋 重复低微、空洞
意识状态 似梦似醉、幻觉 恍惚离散、虚无感
伴随症状 潮热、便秘、拒按(阳明腑实) 神疲、便溏、脉弱(阳明极虚)
治疗原则 泻热通腑(如大承气汤) 补虚固脱(如四逆加人参汤)

临床意义

  1. 预后判断
    • 谵语多属热闭,及时攻下可愈;
    • 郑声常提示正气衰微,预后较差。
  2. 听诊技巧
    • 实证者声高气粗,虚证者声低断续。

总结:谵语与郑声是辨别阳明病虚实的关键症状,需结合四诊综合判断,指导急下或急温的治疗决策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