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三一
目录
二三一:「阳明病」,谵语,发潮热,脉滑而虚者,「小承气汤」主之,因与「承气汤 」一升,汤入腹中转矢气者,更服一升;若不转矢气,勿更与之,明日不大便,脉反微涩者,裹虚者,为难治,不可更与「承气汤」也。
如果病人即使发谵语,发潮热,还没有到循衣摸床,还用不到大承气汤,如果脉滑而虚者,小承气汤主之。
脏有结则脉滑,脏即肠有东西堵到了脉会滑,如何区分;有时候小孩会有滑脉,也表示肺里面有痰,痰很盛的时候,也会把到滑脉,肠胃里面有宿食,也会摸到滑脉,何谓滑脉?感觉血管里面的血走的很急,不是上下走。
如果脉滑而虚者,小承气汤主之;应与承气汤一升,汤入腹中转矢气者,小承气汤吃到肚子里面以后,肚子里面转成矢气,开始放屁了,就是对证了,这时候再给他小承气汤,若不转矢气,勿更与之,如果吃了小承气汤,没有放屁,就不要再给了,等一下再看看,明日不大便,脉反微者,到第二天还是不大便,摸到脉变得微小很细,这就是里虚者,为难治,因肠中空无一物。很难治,最严重的里虚用「四逆汤」,再浅的「理中汤」。
大黄开了四钱,一天内大便一定出来,出不来就是里虚,不要再强攻了。
证候特点
- 阳明腑实轻证:
- 谵语(热扰神明)
- 潮热(阳明热盛,日晡加重)
- 脉滑而虚(滑主实邪内结,虚提示津液已伤)
治法与方药
- 主方:小承气汤(轻下热结,通腑泄热)
- 服药关键:
- 服后转矢气(放屁) → 腑气已通,可再服一升
- 无矢气 → 停服,不可再攻
病情变化与预后
- 服后未效,次日仍不大便:
- 脉反微涩(气血两虚,肠道无物可下)→ 里虚难治
- 不可再用承气汤(强行攻下恐伤正气)
- 里虚重症处理:
- 轻者:理中汤(温中健脾)
- 重者:四逆汤(回阳救逆)
临床鉴别与注意事项
- 滑脉的鉴别:
- 阳明腑实(宿便阻滞)
- 痰饮宿食(肺痰、胃肠积滞亦可出现滑脉)
- 大黄使用指征:
- 若用大黄(如四钱)仍不大便 → 里虚证,不可再攻
总结
- 小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未至大实阶段(无循衣摸床等重症)。
- 关键在观察服药反应(矢气有无)以判断是否续攻。
- 脉象变化至关重要(滑→微涩提示病情由实转虚,需调整治法)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