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三六

二三六:「伤寒」四五日,脉沉而喘满,沉为在裹,反发其汗津液越出,大便为难,表虚里实,久则谵语。

照理说伤寒的时候,脉应该浮而紧,代表表寒,结果摸他脉的时候,脉沉而喘满,病人看起来是喘满,照理说麻黄汤证是喘证,肺跟皮毛是相表里,因为伤寒的时候,寒束在皮毛上就等于東在肺上,所以麻黄汤证的病人会喘,呼吸不过来,胸口胀满,一点汗都没有,脉一定浮,轻轻摸在皮肤表面,就摸到脉很强的弹上来。

但是脉沉而喘满,沉为在里面,就不是麻黄汤证,沉就是病在里,攻下就好了,小承气汤就可以了,结果反发其汗,津液越出,大便为难,结果反发他的汗,大便就更难了,发了汗之后就变成表虚里实,久则谵语,这种症状就变成表虚里实,这症状拖久了就变成谵语了,久,有时候四五天或一个星期。

这条辨就是说,要确定有表证才可以发汗,没有表证一发汗,本来没有承气汤证就变成承气汤证。

病机分析

  1. 典型伤寒脉象
    伤寒表证应见脉浮紧,主寒邪束表。
  2. 异常脉证表现
    • 脉沉:主病在里,非表证(麻黄汤证脉当浮)。
    • 喘满:虽似麻黄汤证之喘(肺与皮毛表里,寒束皮毛则肺气壅滞),但脉沉提示里证。

误治与变证

  1. 正确治法
    脉沉主里,当攻下(如小承气汤)。
  2. 误治过程
    • 反发其汗:误用汗法,津液外越。
    • 后果:
      • 津伤肠燥 → 大便难。
      • 表虚里实:汗后表阳虚弱,里实热结。
      • 久则谵语:里实热盛,扰动神明(约4-7日出现)。

辨治要点

  • 辨证关键:脉沉为里证标志,禁用汗法。
  • 误汗转归:无承气汤证者,误汗可诱发阳明腑实。

总结

本条强调表里辨证的重要性,误汗可致津伤化燥,由表证转为里实证,甚则谵语。临床须严格区分表里,避免误治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