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三七

二三七:「三阳合病」,腹满,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而面垢,谵语,发汗则谵语甚;下之,则额上出汗,手足厥冷,遗尿;若自汗出者,「白虎汤」主之。

三阳合并,我们和解少阳,用担法,小柴胡汤是唯一处方。

三阳合病,腹满,身重,难以转侧,就是湿很重,腹满,肚子胀满,怎么知道肚子里面有没有大便?有的时候湿很盛,太阴证肚子也会胀满,只有两个地方肚子会胀满,一是太阴肚子会胀满,肚子湿很盛,二是阳明实证肚子会胀满,肚子堵到大便。

有阳明燥矢时,脸上、鼻子上的光鲜亮度都会干掉,好像有灰尘在上面。如果是精神很好,大便也很好,脸很干净但也是脸上灰灰的,气色灰暗,就是准备坐牢,或者刚从牢里出来,或正在坐牢。

口不仁而面垢,嘴巴吃东西没有味道,面色看起来好黑,好像几天没有洗脸,灰尘一片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谵语,病人会有谵语的现象,就代表病人是阳明证了,发汗则谵语甚,本来谵语只是讲几句话, 一发汗,谵语更严重了。

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攻下,结果病人额上出汗,手足厥冷,遗尿,这都是被攻下,津液被伤到了,就叫做阴虚了,阴就是肠液,这时候手脚冰冷,手脚的温度从肠胃来的,冬天的时候,手脚冰冷,食物吃下去,第一个感觉就是手脚温起来了,病人有遗尿的现象产生就很危险了;

这就是说要确定病人里实了,才可以攻下,他三阳合病,并不代表里面结实,如果三阳合病,和解是独取少阳,小柴胡就解掉了;

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,病人自己会流汗,代表并没有完全虚掉,津液伤到的时候,产生烦躁的时候,这津液就是血里面的水,肠里面的水,最好补津液回去的,就是白虎汤。

所以,白虎汤救逆的时候也会用,很好用。

生小孩,生完后得白虎汤证,因为生的时候,汗流好多,生完小孩出来脸都黄的,因为津液伤太多了,水份不够了,这时候病人大多很热,真正吃白虎汤是汤剂,白虎汤里面的粳米把肠胃里面的黏液补足,靠石膏知母把血里面的水补足,还可以再加些人参在里面,所以心下痞、肠胃科、救逆的药里面一定会用到人参。

张仲景的观念,人参的药性非常的阴柔,阳绝的时候,不可以开阴药,要用炮附、干姜、炙甘草等热药,如果加人参会阻碍药力,茯苓四逆汤里面有的人参,因为茯苓四逆汤是用在阴虚症了。

核心病机

三阳合病(太阳、阳明、少阳同病)呈现复杂证候:

  • 腹满身重:湿浊壅滞(太阴)或燥屎内结(阳明)
  • 面垢谵语:阳明热浊上扰
  • 自汗出:里热迫津外泄

鉴别诊断要点

证型 关键特征 鉴别要点
阳明腑实 面如蒙尘、鼻干无泽 谵语明显,腹胀拒按
太阴湿盛 面色灰暗但润泽 腹满而软,无燥屎征象
三阳合病 复合症状(腹满+身重+谵语) 需和解少阳而非单纯攻下

治疗禁忌与变证

  1. 误治途径

    • 发汗→津伤热炽→谵语加重
    • 攻下→气脱津伤→危候三部曲:
      graph TD
        A[误下] --> B[额汗如油]
        B --> C[四肢厥冷]
        C --> D[遗尿失禁]
  2. 救逆关键

    • 出现自汗说明阳气未脱
    • 遗尿标志肾气不固(危候)

精准治疗方案

  1. 和解少阳法(基础治疗):

    • 主方:小柴胡汤
    • 适用:三阳合病未成里实
  2. 白虎汤应用指征

    • 四大主症:自汗出+身大热+口大渴+脉洪大
    • 现代扩展应用:
      • 产后津伤发热
      • 中暑高热
      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
  3. 药物配伍精要

    • 粳米:修复胃肠黏膜(现代等效:谷氨酰胺)
    • 人参使用原则:
      场景 用药策略
      阳脱 四逆汤类(禁用阴药)
      气阴两虚 白虎加人参汤
      阴虚为主 茯苓四逆汤(人参+附子)

临床思维训练

  1. 诊断陷阱:

    • “面垢"需排除长期未洗脸者(询问生活习惯)
    • 腹满需触诊鉴别虚实(拒按/喜按)
  2. 治疗决策树:

    graph LR
      A[三阳合病] --> B{有自汗?}
      B -->|是| C[白虎汤]
      B -->|否| D{有少阳证?}
      D -->|是| E[小柴胡汤]
      D -->|否| F[重新辨证]

现代启示

  1. 体液管理观念:

    • 白虎汤可作为古代"液体复苏"方案
    • 人参的双向调节(补气而不助热)
  2. 危重症预警:

    • 额汗+肢冷=休克前兆
    • 遗尿=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标志

注:本文在保留仲景原意基础上,整合了现代诊断思维和急救理念,强调"先辨病机,后定治法"的临床路径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