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四〇

二四〇:「阳明病」,心中懊憹,舌上胎者,宜「栀子豉汤」主之。若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「白虎加人参汤」主之。若脉浮发热,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者,「猪苓汤」主之。

心中懊憹,就是胃里面难受。

中焦燥热的时候用栀子豉汤,栀子豉汤是对中焦火盛,所以心中懊憹,舌上胎者,宜「栀子豉汤」主之。

若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嘴巴很口渴,喝水又不能止渴,就知道津液伤到了,所以白虎加人参汤,能止渴。

吃了味精之后,就是口干舌燥。

有些上消糖尿病的,喝了水,小便就跑掉了,因为水不能进入血里面。血里面的水不够就燥渴,燥渴喝了水又不是进入血里面,血里面的浓度越来越高,糖的浓度就会增加,所以白虎汤加人参汤一下去,血糖就下来了,白虎加人参汤就是热伤上焦,对上焦的热;

若脉浮发热,热除了发高烧以外,还有发炎,身体里面发炎了或伤口化脓也会摸到脉浮发热,以为是伤寒表证,结果不是,这时候病人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的现象,就是喝了水小便又下不来,滴滴答答的,这时候张仲景说「猪苓汤」主之,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是喝一碗水,小便一碗。

所以上焦热是白虎加人参汤,中焦是栀子豉汤,下焦热是猪苓汤,热把它当作炎的话,里面有石头肾结石、膀胱结石,小便的时候石头把输尿管刮破了,里面发炎了,还有性病,小便小不出来,小便的时候会赤痛,尿道炎都是用猪苓汤。

猪苓汤和五苓散里面都有猪苓、泽泻、茯苓,但猪苓汤特别重用猪苓,猪苓专门是利下焦的水,猪苓、茯苓、泽泻这三味都是利尿的,肾结石不是只有一颗,结石里面有很多,像沙一样,只是比较大的一颗堵到了。

所以小便不利,西医开刀只去大颗的,小的又没去掉,所以加滑石让石头跑的比较快,因为石头不是光滑的,会把管子刺破,所以加阿胶止血,小便出来,石头也出来了,血也止掉了,在「复溜」穴一带可以找到压痛点,就在痛点下针,扎下去会感觉到有东西在跑,刺下去就不痛了,再去熬猪苓汤。

太溪穴上两寸,到复溜穴的中间,可以找到压痛点,来确定肾结石。肾结石非常痛,针下到压痛点后,病人就缓解了,很舒服,甚至能感觉到里面石头在动。用大剂猪苓汤来攻,比较快,不急的话用药丸也可以。

脸部水肿,如何没有其它的症状,精神还很好,五苓散就去掉了,五苓散就是用在表水没有办法回到肠胃里面,吃了发汗药以后,让肠胃的津液把滤过性病毒推出去,推出去以后,脏的津液流汗流掉了,好的津液还要慢慢顺着三焦油网流回胃,如果水没有力量回头,停在表面上,这时候病人口渴,因为肠里面的津液都发到表上去了,第一个出现的是小便不利,皮肤表面的水没有办法流回去,用五苓散去收水,如果光是下焦肿,就是猪梦汤证,如果只是四肢肿或头肿,大多是五苓散证,因为五苓散有桂枝。

猪苓汤方

猪苓一两去皮 | 茯苓二两 | 阿胶一两 | 滑石一两碎 | 泽泻一两

右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,去滓,纳下阿胶烊消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
胖子各三钱,普通人各二钱就可以了,先煮四味,就是把阿胶拿出来,阿胶都是后下的,一天吃三次,中药没有说饭前或饭后服,则一律饭前吃。

猪苓汤用的时候,一定是小便痛,小便有淋病、膀胱炎、尿道炎、肾结石、膀胱结石等都会用到。本草中,滑石也是攻坚的,把石头打碎,滑出来。肾结石表面很尖锐,尿道、输尿管刮破,小便就带血。阿胶可以止血。茯苓利中焦的水,猪苓利下焦的水,泽泻利上焦的水,所以全身的水集中往下走,用滑石把结石打碎,然后用阿胶止血。用了之后,排石排沙,但一滴血都没有。

病人出现,渴欲饮水,但小便不利,都可以用。小便滴滴答答不通,就可以用。

失眠,病后条理身体,也都可以用。

五苓散是收表水的,猪苓汤直接攻下。

【类聚方广义】本方条曰:治淋病点滴不通,阴头肿痛,少腹膨胀而痛者,若茎中痛,出脓血者,都可以用猪苓汤。

又:妊妇七八月后,有牝护热肿痛,不能起卧,小便淋沥者,以三棱针轻轻刺肿处,放出瘀水后,再用此方,则肿痛立消,小便快利。

怀孕中间小便不通,要用到猪苓汤,还有若一身悉肿者,宜「越婢加朮汤」,怀孕的时候水肿,就是越婢加朮汤,越婢再加白朮,所以孕妇水肿是越婢加朮汤,小便不通是猪苓汤。

【尊水琐言】曰: 满身洪肿,以手力按其肿,放手则按处忽复起胀,肿胀虽如是其甚,然未曾有碍呼吸,气息亦如平日,是「猪苓汤证」也。更有肿势如前,腰以下虽满肿,臂、肩、胸、背无恙,呼吸仍如寻常者,是亦可用「猪苓汤」,勿必问其渴之有无。所以下半肿也可以用猪苓汤,水肿的时候,有些水要用发汗发掉,不发汗则喘满,就要用越婢加朮汤。

热证分型与治法

  1. 中焦燥热证

    • 症状:心中懊憹(胃部不适)、舌苔厚
    • 方剂:栀子豉汤
    • 病机:中焦火盛
  2. 上焦热盛伤津证

    • 症状:渴欲饮水、口干舌燥(饮水不解渴)
    • 方剂:白虎加人参汤
    • 病机:热伤上焦津液
    • 临床应用
      • 味精过量导致口干
      • 上消型糖尿病(可降血糖)
  3. 下焦湿热证

    • 症状:脉浮发热、渴欲饮水、小便不利
    • 方剂:猪苓汤
    • 病机:下焦湿热兼阴伤
    • 鉴别
      • 白虎加人参汤证:饮一溲一
      • 猪苓汤证:小便涩痛不利

猪苓汤详解

(一)组成与用法

  • 药物
    • 猪苓一两(去皮)
    • 茯苓二两
    • 阿胶一两
    • 滑石一两(碎)
    • 泽泻一两
  • 煎服法
    1. 先煮四味(阿胶除外)
    2. 去滓后烊化阿胶
    3. 温服七合,日三服
  • 剂量:常人各二钱,体壮者三钱

(二)临床应用

  1. 主治病证

    • 小便涩痛(淋证)
    • 泌尿系统疾病:
      • 肾/膀胱结石
      • 尿道炎
      • 性病(淋病等)
    • 水肿(下半身肿甚)
    • 病后调理失眠
  2. 方义分析

    • 猪苓:专利下焦水湿
    • 茯苓:利中焦水湿
    • 泽泻:利上焦水湿
    • 滑石:通淋排石
    • 阿胶:止血养阴
  3. 诊断要点

    • 复溜穴附近压痛(肾结石指征)
    • 小便带血(结石划伤尿道)

(三)类证鉴别

方剂 病位 特点 兼症
五苓散 表里 表水不回肠胃 头面/四肢肿
猪苓汤 下焦 湿热伤阴 小便赤痛/血尿
越婢加术汤 全身 风水泛滥(孕妇水肿) 喘满/一身悉肿

(四)文献补充

  1. 《类聚方广义》

    • 治淋病阴头肿痛、少腹胀痛
    • 妊娠后期水肿(需先刺络放水)
  2. 《尊水琐言》

    • 洪肿按之即起,呼吸如常者可用
    • 腰以下肿为主证时不需问渴症

临证要点

  1. 五苓散与猪苓汤区别

    • 五苓散:水停肌表(含桂枝解表)
    • 猪苓汤:水停下焦(侧重清热养阴)
  2. 结石治疗特色

    • 针药并用:先针复溜止痛,再服汤剂排石
    • 阿胶妙用:防结石划伤出血
  3. 水肿辨治

    • 越婢加术汤:全身肿伴喘满
    • 猪苓汤:下半身肿无喘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