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四三

二四三:脉浮,发热,口干,鼻燥,能食者,则衄。

登革热一发烧就死掉的,西医说是出血性的死亡,因为血太热了,一热,热会往上,脑部里壮热,烧没有办法退掉的时候,血管会破裂,就死掉了,脑膜炎也是这样死掉的,热到达血管让血管破掉。

能食者,就代表胃里没有问题,腑没问题。鼻燥,肺开窍在鼻,就是热在肺上。像小孩子,一流鼻血,就不会高烧了。如果病人没发烧,平常就在流鼻血,可能是鼻咽癌或肺癌等。

有一种情形,如果本来身体很好,一流鼻血热就退掉了,流鼻血都来不及退掉就很危险,所以登革热高烧就是白虎汤,脉浮,发热,口干,鼻燥,能食者,则衄。口干就代表津液干掉了,能食就是肠胃功能很好,免疫系统很强,此种人一流鼻血热就解掉了。

主证病机

  1. 核心症状

    • 脉浮、发热:阳明气分热盛,热邪外蒸
    • 口干、鼻燥:热灼津液,肺胃燥热(肺开窍于鼻)
    • 能食:胃气未伤,热在气分而非腑实
  2. 衄血(鼻出血)机制

    • 热邪上攻,迫血妄行,导致鼻衄
    • 衄血代偿:若衄血后热随血泄,则热退病解(自愈倾向)
    • 衄血不解:若热极血沸,衄血仍不退热(如登革热、脑膜炎),则病情危重

辨证要点

证型 热势 衄血特点 预后 治法
普通阳明热证 高热但未至极热 衄血后热退(自愈) 良好 观察或白虎汤清热
重症热盛(如登革热) 持续壮热不退 衄血仍不解热,甚至脑出血 危重 急用白虎汤或犀角地黄汤
慢性衄血(非高热) 无发热或低热 反复鼻衄(需排查鼻咽癌、肺癌) 需进一步检查 辨证论治(清肺凉血)

治疗与临床意义

  1. 阳明热盛(白虎汤证)

    • 适用:高热、口干、鼻燥、脉洪大
    • 方药:白虎汤(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)
    • 关键:热未入血分,故能食(胃气未伤)
  2. 衄血代偿机制

    • 生理性衄血(如小儿发热后鼻衄热退):无需特殊治疗
    • 病理性衄血(如登革热血管破裂):需紧急清热凉血
  3. 现代疾病对应

    • 登革热、脑膜炎:高热致血管破裂(需中西医结合抢救)
    • 鼻咽癌/肺癌:无热性衄血(需西医排查)

关键总结

  1. 能食者,热在气分(未伤胃气,可用白虎汤)。
  2. 衄血后热退:说明热随血泄,属机体自愈反应。
  3. 衄血不退热:提示热毒炽盛(如登革热),需急治防出血性休克。
  4. 无热衄血:需警惕恶性肿瘤(如鼻咽癌)。

临床注意:阳明高热衄血,若热不退,必须急清里热(白虎汤或犀角地黄汤),防止热极动血(脑出血、DIC等危症)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