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四九
目录
二四九:「阳明病」,脉迟,汗出多,微恶寒者,表未解也,可发汗,宜「桂枝汤」。
阳明病,应该是脉洪大,现在却脉迟。即使有阳明病,只要有汗,就可以开桂枝汤,即使你开的很重6钱,都不会丧失津液,但是麻黄汤重剂不行。
如果不管表证,病人脉迟恶寒,一般来说会判断这病人里虚掉了,脉迟就是虚了,汗出乃表不固,现在阳明病的人,本身再带有脉迟,汗出多,微恶寒者,这些症状,就是表未解也,可发汗,可以发汗,平常阳明病是不可以发汗的,阳明病本就是因为津液少了,造成高热、大便硬掉了,现在阳明病在有表证的状况下,还是需要给他发汗,要先解表再攻里。
主证病机
-
阳明病见太阳表虚证
- 脉迟(非阳明洪大,反见迟缓)
- 汗出多(表虚不固,非阳明热迫汗出)
- 微恶寒(太阳表证未解)
-
辨证关键
- 虽有阳明病,但表证仍在(先表后里原则)
- 汗出可用桂枝汤(调和营卫,不伤津液)
治法与方药
-
治疗原则
- 先解表(桂枝汤发汗)
- 后治里(待表解后,再议阳明证)
-
桂枝汤应用
- 组成: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
- 特点:
- 发汗力缓,不伤津液(适合汗多者)
- 调和营卫,固表止汗
-
禁忌
- 不可用麻黄汤(恐过汗伤津,加重阳明燥热)
鉴别诊断
证型 | 脉象 | 汗出 | 恶寒 | 治法 | 代表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纯阳明病 | 洪大 | 大汗 | 不恶寒 | 清热/攻下 | 白虎/承气汤 |
太阳表虚证 | 浮缓 | 自汗 | 恶风 | 调和营卫 | 桂枝汤 |
阳明兼表虚 | 迟 | 汗多 | 微恶寒 | 先解表后治里 | 桂枝汤 |
临床要点
-
误治警示
- 若忽视表证,直接攻里(如用承气汤),可能导致表邪内陷,变证丛生。
-
现代应用
- 感冒后低热、汗多、微恶寒(如胃肠型感冒)
- 阳明病初期兼表证(如高热但仍有怕冷)
关键总结:
- “有一分恶寒,便有一分表证”,即使见阳明病,只要表证未解,仍当先解表。
- 桂枝汤为调和之剂,适用于表虚汗多者,不会加重津伤。
- 脉迟、汗多、微恶寒是表未解的核心指征,不可误作纯里证治疗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