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五三
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二五三:「阳明病」,下之,心中懊而烦,胃中有燥矢者,可攻。腹微满,初头硬,后必溏,不可攻之。若有燥矢者,宜「大承气汤」。
阳明病攻下了以后,心中懊而烦,胃里面很难过,还是会有烦躁,病如果进入阴的时候,都不会有烦躁的,胃中有燥矢者,可攻。攻了若没有清干净,里面还是有东西,可以再攻,若有燥矢者,宜大承气汤,里面有干燥的大便在里面,用大承气汤去攻。
腹微满,初头硬,后必溏,不可攻之,如果刚开始大便比较硬,后面是稀时都软掉了,代表里湿很重,确定阳明是燥的时候,才会用大承气汤,如果里面还有湿,就不会用大承气汤,大便溏就是里面有湿,湿还没有完全化燥,用小承气汤就可以了。
一开始初头硬,后必溏,没有完全结实,很硬的大便,不要攻。如果用了承气汤,大便前面硬,后面溏,没有腹满了,也不要再攻。
阳明证没了,就不要再用承气汤了。阳明证,脉洪大,舌头干黄,小便深黄,承气和白虎汤证晚上都会燥热、烦躁,额头热,气色很红亮。小便颜色变淡黄,或晚上不会燥热,就可以停药。
下后辨证要点
- 
可攻证候
- 心中懊憹而烦(热邪未净)
 - 胃中有燥屎(腹诊硬满拒按)
 - 宜大承气汤
 
 - 
禁攻证候
- 腹微满(非实满)
 - 大便初硬后溏(湿未化燥)
 - 不可用大承气汤
 
 
鉴别诊断
| 证型 | 腹部特征 | 大便性状 | 舌象 | 治法 | 方剂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燥屎内结 | 硬满拒按 | 干硬难下 | 焦黄干燥 | 峻下热结 | 大承气汤 | 
| 湿热未燥 | 微满不痛 | 初硬后溏 | 黄腻湿润 | 轻下和胃 | 小承气汤 | 
| 下后余热 | 按之濡 | 通畅 | 红少苔 | 清热除烦 | 栀子豉汤 | 
治疗规范
- 
大承气汤应用标准
- 燥屎确证(腹诊+舌诊)
 - 阳明证持续(脉洪大、舌干黄、夜热烦躁)
 - 小便深黄未退
 
 - 
停药指征
- 大便通畅
 - 小便转淡
 - 夜热烦躁消失
 - 脉象趋缓
 
 
临床警示
- 
误攻风险
- 湿未化燥而攻下→损伤脾阳
 - 过下伤阴→变生他证
 
 - 
动态观察
- 服承气汤后:
- 若初硬后溏→停攻改和
 - 若燥屎未尽→间隔再攻
 
 
 - 服承气汤后:
 
注:本条体现仲景"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"的辨证精神,强调攻下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,中病即止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    
    
    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