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六一

二六一:脉浮而芤,浮为阳,芄为阴。浮相搏,胃气生热,其阴则绝。

芤脉代表脉是中空的。中空的脉又代表失血,所以病人开完刀或大量失血的时候,摸他的脉,脉会变的很大,然后按下去中间是空的就是芤脉。

芤脉,摸着像摸葱绿的部分,中空的,血虚的脉。

脉浮为芤,浮代表有表证,脉又浮又里面又中空的,浮为阳,芤为阴,浮代表阳,芤代表阴就是血不足了,一个是气,一个是血,浮芤相搏,因为血虚不够的时候,阴阳不和,病人失血的时候可以看到。

正常胃的热应该停留在胃里面,胃才会蠕动,如果血不够的时候,胃的热气会往上升,像热气球一样,会浮起来,热气之所以停在下方没有浮起来,是因为血在中焦,就是我们的体能,血一少的时候,虚热就往上冲了,所以胃气生热,其阴则绝,就知道这病人大量失血血不够了。所以这病人有表病,血又不够,表病还没有去掉,血又受伤了。

本身贫血的病人,又得了阳明证很危险。阳明燥矢,在肠胃里造成宿便,血的源头就是食物,食物吃下去又不消化,所以阴绝,阴就是血。所以阳明便秘,赶紧治好,不会血虚。

脉象解析

  1. 浮芤脉特征

    • 浮脉:轻取即得(主表/主热)
    • 芤脉:浮大中空(如按葱管)
    • 临床意义:阳气外浮,阴血内亏
  2. 脉理病机

    graph TD
    浮脉-->阳气外越
    芤脉-->阴血不足
    两者相搏-->胃热独盛-->阴液枯竭

证候发展

  1. 病理演变

    • 初期:表证未解(脉浮)
    • 中期:失血伤阴(脉芤)
    • 后期:胃热化燥(阴绝)
  2. 危重指征

    • 阴血枯涸(其阴则绝)
    • 虚阳浮越(胃气生热)

治疗原则

  1. 急救治则

    • 急则治标:
      • 血脱者 - 先益气固脱(独参汤)
      • 热盛者 - 清热存阴(白虎加人参汤)
    • 缓则治本:
      • 养血滋阴(炙甘草汤加减)
  2. 禁忌

    • 禁用汗法(恐伤阴血)
    • 慎用攻下(防虚虚之戒)

仲景心法

“浮芤相搏,胃热阴绝”

本条警示:

  1. 失血患者兼表证的特殊性
  2. 胃热与阴伤的恶性循环
  3. 阳明病在血虚患者中的特殊表现

注:临床见浮芤脉,当预见阴竭之变,此脉提示"阴阳离决"之险,亟需滋阴养血、清热固表并举。
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