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六二
二六二:「趺阳」脉浮而,浮则胃气强,则小便数,浮相搏大便则难,其脾为约,「麻仁丸」主之。
跌阳脉讲的就是冲阳穴的地方,脚背的地方;
为什么叫脾约?食物进入胃,经过十二指肠到小肠,小肠很小,残渣一个一个堵在小肠转折的地方,因为脾太燥,思能伤脾。孟子说:「思而不学则怠」,倪子说:「思而不学,大便就像六味地黄丸」,像羊大便。
承气汤是热、实,麻仁丸是燥、实,太干燥了,热的话还有津液,燥就没有了。
脾主思,思伤脾,思太过,会伤脾。脾主湿,但是喜燥恶湿,脾太湿了,就变成太阴证了。湿,完全没有也不行,所以思念太过,脾会越来越焦躁。小肠的津液是来自脾脏的,所以脾主少腹,如果小肠水分不够了,就是因为思,情志问题。小肠干掉后,就是大便很难,大便像羊屎蛋,像六味地黄丸,一颗颗出来。大部发生在女人身上,男人很少。
人喝水,正常的时候,水在阳明发散,一部份的水在胃里面发散成津液,一部份的水到小肠或大肠。在大肠的时候在发散,这是经过两道步骤,当脾太燥的时候,水一进入到胃里面就蒸发掉了,脾脏把水拿走了,脾本身是湿不要水,这水就直接给膀胱,就小便出来了,所以小便数,食物的水应该到大肠里面的时候才完全吸收,结果进入小肠的时候,就完全被脾脏拿走了,大便干在小肠里面,大便就变成一颗一颗的,本来应该是一条的,堵在大肠的燥屎像核桃那么大,堵在小肠里面的像六味地黄丸,燥屎就是堵在小肠里面的九转回肠的地方。
因为知道结在小肠里面,用芒硝就太快了,所以靠麻子仁,仁就是有油质,都可以润肠。所以又用杏仁,健脾的时候用桂枝汤,因为脾已经太燥了,桂枝很热,桂枝下去脾会更燥,所以不用桂枝用白芍,白芍能让脾脏里面,静脉的血管活络起来,能生湿并止腹痛,这三味药再加上小承气,小承气汤是通小肠的,所以小承气汤里面加麻子仁、杏仁、白芍,才能把小肠的燥屎通出来,光用小承气汤大便清出来了,可是小粒的清不出来,因为大便黏在小肠壁转折处。这就靠仁剂把它清出来,靠丸剂的药缓力专,把它慢慢清干净。
麻子仁丸证,可能有腹痛,所以用白芍。
张仲景用丸剂,取它的药缓力专,汤剂的速度太快了,清不干净,用丸剂慢慢的全部把它清出来。这种症状女性比较多,用了麻子仁丸,症状有改善但如果还不太通畅,可加少量芒硝冲服。
麻子仁二升 | 芍药半斤 | 枳实半斤炙 | 大黄一斤去皮 | 厚朴一斤炙去皮 | 杏仁一斤去皮尖,研作脂
右六味,为末,炼蜜为丸,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旦三服,渐加,以和为度。
开处方的时候照比例开,麻子仁二,白芍六,枳实六,大黄十二,厚朴十二,杏仁十二。
一般吃20颗就够了,小孩子10颗5颗,中等体格15颗。20颗还没出来,就加重,30颗。
临床上,用在老年人,气血两虚时。如果是堵在肛门口,很硬,在吃麻子仁丸的时候,可以用半钱芒硝,用水冲下去。
【方函口诀】引闲斋曰:治老人之秘结最佳。然本方虽和缓,究属攻破之剂,尝见有误用致死者。老人血液枯燥而便秘者,得大剂「肉蓰蓉」辄通利;若用本方,虽取快一时,不旋踵而秘结益甚,不可不知。
常常看到老年人大便像羊大便一样,一颗一颗的,肉蓰蓉是补肾,是男人壮精的药,把精力壮起来,体能恢复以后,肠胃蠕动功能恢复,自然而然把大便排出来。年龄大的人身体很虚,没有体力承受承气汤的威力,所以紧急时可用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,从肛门把大便清出来,
主证病机
-
趺阳脉诊特点
- 脉浮:胃气强(阳明燥热)
- 脉涩:脾阴亏(津液不足)
- 浮涩相搏:胃强脾弱,津液偏渗
-
核心症状
- 小便频数(津液下泄)
- 大便干结如羊屎(脾不为胃行津液)
- 腹部微满不痛(区别于承气汤证)
辨证要点
证型 | 病机 | 大便特点 | 腹部症状 | 治法 | 主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脾约证 | 胃强脾弱 | 干结如珠、难出 | 微满不痛 | 润下通便 | 麻子仁丸 |
承气汤证 | 燥热内结 | 硬结成块、难下 | 硬满拒按 | 攻下热结 | 承气汤类 |
寒秘证 | 阳虚不运 | 初硬后溏 | 腹冷喜温 | 温阳通便 | 半硫丸 |
方药解析
麻子仁丸组成
- 麻子仁(润肠通便)
- 杏仁(润肺降气,助大肠传导)
- 芍药(养阴和营,缓解脾燥)
- 大黄、厚朴、枳实(小承气汤底方,轻下热结)
制方特点
- 丸剂缓攻(适合慢性便秘)
- 润下结合(麻仁、杏仁+小承气)
- 标本兼顾(治燥兼顾行气)
临床运用
-
适用人群
- 思虑过度致便秘者(常见于脑力劳动者)
- 老年津亏便秘
- 产后血虚便秘
-
加减法
- 燥结甚者:加玄明粉3g冲服
- 气虚者:加生白术30g
- 血虚者:加当归15g
-
使用注意
- 中病即止(便通即停)
- 虚秘者慎用(可先试用肉苁蓉30g煎服)
鉴别诊断
-
与承气汤证别
- 彼证:腹痛拒按、潮热谵语
- 此证:腹微满、排便无力
-
与蜜煎导证别
- 彼证:便结在直肠(虚坐努责)
- 此证:便结在整个肠道
仲景心法
“其脾为约”
本条揭示:
- 脾约非脾虚,乃脾之输布功能受限
- 胃强脾弱的特殊病机
- 润下法在燥结证中的独特价值
注:本方体现"增水行舟"之法,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之要方。临床应用当把握"燥结未至热实"的病机特点。
相关内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