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六三
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二六三:「太阳病」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「调胃承气汤」主之。
这是刚开始表热进入阳明的主证,刚开始太阳病的时候,发汗就去掉,在发汗的同时病进入阳明了,病人流了汗,汗出来了烧却没退,烧是蒸蒸发热者,一阵一阵的上来,就知道这是在胃里面,就在十二指肠的地方,所以调胃承气汤主之,就是刚开始起阳明证的时候。
主证辨析
- 
太阳病发汗不解
- 太阳病三日,发汗后表证未解
 - 反见蒸蒸发热(热势持续,如蒸笼般外发)
 
 - 
阳明病特点
- 蒸蒸发热(热自内向外透发,非表证之翕翕发热)
 - 无恶寒(表证已罢,纯属里热)
 - 病位在胃(初入阳明,尚未形成燥屎)
 
 
辨证要点
| 证型 | 发热特点 | 恶寒 | 汗出 | 治法 | 主方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太阳表证 | 翕翕发热 | 有 | 可有 | 解表发汗 | 麻黄/桂枝汤 | 
| 阳明经热 | 蒸蒸发热 | 无 | 大汗 | 清热生津 | 白虎汤 | 
| 阳明腑实初起 | 蒸蒸发热 | 无 | 可有 | 缓下和胃 | 调胃承气汤 | 
治疗与方义
- 
调胃承气汤应用指征
- 热势蒸蒸,但未至潮热
 - 腹微满,按之软(未至大实痛)
 - 舌红苔薄黄
 
 - 
方药组成
- 大黄(泻热通便)
 - 芒硝(软坚润燥)
 - 炙甘草(和中缓急)
 
 - 
煎服法
- 先煮大黄、甘草
 - 后下芒硝
 - 顿服或分次温服
 
 
临床要点
- 
鉴别诊断
- 与大承气汤证别:彼见痞满燥实,此仅蒸蒸发热
 - 与白虎汤证别:彼见大渴大汗,此见便干内热
 
 - 
误治警示
- 过早用大承气汤→伤正
 - 误用白虎汤→热结不除
 
 - 
现代应用
- 外感热病初入阳明
 - 急性胃肠炎见里热证
 - 小儿食积发热
 
 
仲景心法
“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”
本条示人:
- 太阳转阳明的早期识别
 - 阳明病初起的治疗特点
 - 调胃承气汤的精准应用时机
 
注:本方为阳明腑实轻剂,体现"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"的治疗思想,适用于热初入腑而未成实之证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    
    
    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