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:二六五
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二六五:「太阳病」,若吐,若下,若发汗,微烦、小便数,大便因鞭者,与「小承气汤」。
太阳病解表就好了,结果攻下,吐,发汗,就是津液伤到了,小承气汤的腹满一定在少腹,「关元」一带。
主证辨析
- 
误治经过
- 太阳病误用吐、下、汗法
 - 津液损伤,邪入阳明
 
 - 
典型症状
- 微烦(热扰心神)
 - 小便数(津液偏渗)
 - 大便硬(燥热内结)
 - 少腹满(关元穴周围胀满)
 
 
辨证要点
| 鉴别要点 | 小承气汤证 | 调胃承气汤证 | 大承气汤证 | 
|---|---|---|---|
| 病位 | 大肠 | 胃与十二指肠 | 整个消化道 | 
| 腹诊 | 少腹满 | 心下痞 | 全腹硬满 | 
| 热象 | 微烦 | 蒸蒸发热 | 谵语潮热 | 
治疗规范
- 
方药组成
- 大黄(酒洗)四两
 - 厚朴(炙)二两
 - 枳实(炙)三枚
 
 - 
煎服要点
- 三味同煎
 - 分温二服
 - 得下余勿服
 
 
临床运用
- 
适用证候
- 阳明腑实轻证
 - 以腹胀满为主症
 - 燥结未至坚满
 
 - 
禁忌证
- 表证未解者禁用
 - 虚寒腹胀者慎用
 
 
仲景心法
“微烦、小便数、大便硬者,与小承气汤”
本条示人:
- 误治伤津可致阳明腑实
 - 燥结程度决定方剂选择
 - 小承气汤为和下非攻下
 
注:本方体现"轻下热结"的治疗思想,适用于阳明燥热初结而尚未坚满之证。少腹满为小承气汤证的特异性指征。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    
    
    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