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:二七九

二七九:「伤寒」,脉弦细、头痛、发热者,属「少阳」,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。此属胃,胃和则愈,胃不和则烦而躁。

这条辨是以脉来作主,病人本来只是伤寒而己,取发汗的时候,一定是诊察到病人病在表才会去发汗,结果摸到病人脉弦细,就是病已经入里了,怎么知道?因为看不到口苦咽干,看到脉弦细,弦细代表水脉,弦脉出现的时候代表少阳证。

所以不要一看到头痛、发热就开处方,要摸脉。如果病人没有手脚,没法摸脉,就要问病人是不是恶寒,关节痛不痛,肌肉痛不痛,只要有表症,再发汗。

所以摸到脉弦细,就知道滤过性病毒进入水道系统了,以脉证来看是少阳证,但是病人又头痛、发热者,就是有太阳证的现象,如果是麻黄汤证的时候脉浮且紧,桂枝汤证的时候脉浮且缓,现在病人不是浮脉,而是弦细的脉。代表病人表证已经没有了,病入里了,属少阳,不可发汗,这时候看到太阳证都要属于少阳。绝对不可发汗,因为发汗是为了把病毒排出去,把皮肤表面的病毒发出去,但是病毒已经进入三焦淋巴系统了,发汗只是把津液更伤而己。发汗则谵语。此属胃,胃和则愈,胃不和则烦而躁,谵语的原因发汗太过,肠胃津液受损,造成就是大便堵到了。

核心辨证要点

  1. 脉证特征

    • 脉弦细
      • 弦脉主少阳病(区别于太阳病浮脉)
      • 细脉提示津液不足(病毒已入三焦水道系统)
    • 症状表现
      • 头痛、发热(类似太阳表证)
      • 但无恶寒、关节痛等典型表证

    鉴别诊断:

    • 麻黄汤证:脉浮紧
    • 桂枝汤证:脉浮缓
    • 少阳证:脉弦细(即使有头痛发热,亦属少阳)
  2. 病机关键

    • 邪已由表入里,进入少阳三焦淋巴系统
    • 津液暗耗,不可再发汗伤阴

治疗禁忌与误治后果

  • 绝对禁忌:发汗法

    • 误汗机制:
      • 病毒不在体表,发汗徒伤津液
      • 津亏导致胃燥(阳明津伤)
  • 误治变证演变

    flowchart LR
      A[发汗过度] --> B[津液耗伤]
      B --> C[胃燥成实]
      C --> D[谵语(大便燥结)]
      B --> E[胃不和]
      E --> F[烦而躁(阴不敛阳)]

误治后的调治原则

  1. “此属胃"的病机

    • 发汗伤津→胃中燥热→阳明腑实
  2. 治疗策略

    阶段 表现 治法
    胃和 津复热退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
    胃不和 谵语烦躁 先调胃承气汤和胃,后解少阳

    临证要点:

    1. 脉弦细+头痛发热=少阳证(即使无口苦咽干)
    2. 对无脉诊条件者,需详问:恶寒、身痛等表证有无
    3. 少阳病见谵语,当先通腑和胃,后解少阳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