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:二九七

二九七:病人脉阴阳俱紧,反汗出者,亡阳也;此属「少阴」,法当咽痛,而复吐、利。

阴阳俱紧,寸脉和尺脉都又浮又紧。

左右手的脉又紧又浮。照理说是表寒,应该无汗,结果摸到有汗,就是亡阳。

阴寒在中间,挡到心肾的时候,寒在里面,阳会往外跑。阳是心和小肠之间的阳热,本来往下走,现在下不去了,里面是寒的,阳被挡到后,会往外走,流汗,亡阳,心脏的阳要衰竭掉了。就像是踩着车子油门,引擎高速转,车子被迫停在原地没有走动。

中医的亡阳观念,人身上的阳和阴是交接的,当阴寒很盛的时候,阳就离开了,阳就慢慢的浮出来,就是我们的体力精神慢慢的离开身体,很快走人了。

这时候阳浮上来,可以摸到脉很浮,但是重按到里的时候就没有脉了。

伤寒表证的浮脉,轻轻的就摸到脉,重按的时候脉跳的更强。

摸到脉很浮很紧,重按就没了,这脉没有力,就知道里面完全虚掉了,病人应该没有汗,结果汗流很多,这就是亡阳。

所以病人在大虚大弱的时候,脉会变的很芤很大,因为要血,又没有血,就会撑大,此际病人反而一直流汗,流汗不止,这就是脉证不合,脉证不合就很危险。

所以如果看病人很虚弱,摸他的脉也很虚弱,就没有关系,来得及。

如果刚好相反的,人很虚弱,脉却很大,就是亡阳了。

此属少阴,法当咽痛,这种状况,阳热就是讲发炎的病毒,热是很轻的,热往上走,走到喉咙,喉咙就发炎,喉咙会痛。

心脏的热下不去,还会不停产生,下不去就往上走,热一定要找个地方宣泄,跑到喉咙就会咽痛。

这喉咙痛和太阳证的喉咙痛又不一样,这喉咙痛是因为身体虚掉了,里面的滤过性病毒没有地方待了,往上跑了,发炎的现象往上跑了。

而复吐、利,阴病一定会有下利的,为什么会吐?少阴证是从脾,从太阴传进来的,始受在太阴,本来就是津液堵在中焦,日久没有好才会进入少阴,造成上下不通利。

湿很盛,往上走的时候,也会有吐。往下走,就会有利。

咽痛一定会有。所以少阴篇的处方,好几个专门治疗喉咙痛。喉咙烂掉都可以治疗。像喉癌,千万不能动刀。

主证特征

  1. 脉象特点

    • 阴阳俱紧(寸关尺三部皆浮紧)
    • 浮取明显,重按无力(与伤寒表证浮脉鉴别)
  2. 关键症状

    • 反常汗出(亡阳特征)
    • 咽痛(虚阳上浮)
    • 吐利并作(太阴少阴同病)
  3. 病机演变

    • 阴寒内盛 → 格阳于外 → 亡阳汗出
    • 心肾不交 → 虚热上炎 → 咽痛
    • 湿浊阻滞 → 升降失常 → 吐利

鉴别诊断

证型 脉象 汗出 咽痛特点 病机
太阳伤寒 浮紧 无汗 实热肿痛 寒邪束表
少阴亡阳 浮紧重按无力 汗出不止 虚热灼痛 阳脱于外

病理机制

  1. 亡阳本质

    • 阴寒内盛,逼迫残阳外越
    • 类似"引擎空转"状态(阳热无法温煦,徒耗正气)
  2. 咽痛特点

    • 虚阳上浮所致,与实热咽痛不同
    • 常伴面色苍白、精神萎靡等虚寒证
  3. 吐利病机

    • 太阴湿浊未解,传入少阴
    • 升降枢纽失常,浊阴上逆则吐,下迫则利

治疗要点

  1. 急救原则

    • 急温回阳(四逆汤类)
    • 引火归元(通脉四逆汤加桔梗)
  2. 对症处理

    • 咽痛:半夏散及汤、苦酒汤
    • 吐利:合理中汤温中止利

临床警示

  1. 见"脉大而芤伴汗出"为阴阳离决危候
  2. 少阴咽痛慎用苦寒清热,当温阳利咽
  3. 喉科重症(如喉癌)禁用手术,宜中医辨证论治

预后判断

  • 脉证相符(虚脉见虚证)可治
  • 脉证相逆(虚证见洪大脉)危殆

相关内容
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AcuHerb 微信微信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