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:三〇六
目录
三〇六:「少阴病」,吐,利,手足不逆冷,反发热者,不死;脉不至者,灸「少阴」七壮。
少阴病,吐,本来就会吐,吐是从太阴传过来的,手足不逆冷,反发热者,不死,代表胃气还在,中土还没有败绝,脾土还在,所以不会死,脉不至者,灸少阴七壮,就是「太溪」穴。
太溪、复溜,都可以艾灸。可以行少阴经的阳气。
在厥阴时,病人又吐又下,手脚冰冷,就是死症。吃药也吐出来,就是阴太盛,阴实了,手脚冰冷。
核心辨证要点
-
预后良好指征:
- 吐利并作(太阴少阴同病)
- 手足不逆冷(阳气未绝)
- 反发热(正气抗邪)
-
危重信号:
- 脉不至(心阳衰竭)
- 需紧急施灸
临床鉴别诊断
证型 | 吐利特点 | 四肢温度 | 发热情况 | 预后判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少阴病阳复证 | 吐利渐止 | 手足转温 | 微热 | 良好 |
少阴病危重证 | 吐利不止 | 手足厥冷 | 无热 | 危殆 |
厥阴病死证 | 吐利交作 | 手足逆冷 | 身冷 | 不治 |
急救方案
-
艾灸疗法:
- 取穴:太溪、复溜(少阴经要穴)
- 方法:直接灸7壮
- 作用:温通少阴经气
-
药物救治:
- 四逆汤类方
- 配合艾灸使用
病机解析
-
阳复机制:
- 手足温→脾阳尚存
- 反发热→正气抗邪
-
脉不至病机:
- 心阳暴脱
- 经气厥逆
临床警示
-
危重转折点:
- 从"手足不逆冷"转为"手足逆冷"
- 从"反发热"转为"身冷"
-
救治时限:
- 脉不至时需立即施灸
- 错过时机易转为厥阴死证
临证要诀:
- “手足温+发热"是少阴病预后良好的关键指征
- 艾灸少阴经穴是抢救脉不至的首选方法
- 需动态观察四肢温度变化
- 厥阴病见"吐利+肢冷"为阴阳离决之兆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