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:三〇八
目录
三〇八:「少阴病」,但厥,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
但厥,有点晕,睡眠睡过去有点昏迷的现象了。
少阴病,但厥,无汗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前面已经讲是少阴证了,就是告诉你脉微细,但欲寐,病人又有手脚冰冷没有汗,这时候应该温中才对,结果误用发汗走表药,会引动他的血,津液一离开了以后,血就会逆行经脉,因为水被误攻了,一发汗血就乱跑,这时候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,本来很好治的,就变成难治。
血会流失很多因为进入阴证的时候,他本身已经不能生血了,造血功能都衰退了,在这情况下再发汗,会动到仅剩的一些阴血,会很难治,在经方里面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张仲景没有出方,大多用「炙甘草汤」去救逆,里虚掉了,血不足的时候,有两个方子,一「炙甘草汤」,一「小建中汤」。
太阴、少阴都是利尿比较好。寒湿在中隔、肾脏的时候,利尿是最短的路径,发汗走的路太长了。
误治变证机制
-
基础病证:
- 但厥无汗(阳虚厥逆)
- 脉微细但欲寐(少阴本证)
-
误汗后果:
- 血不循经(动血)
- 下厥上竭(上虚下脱)
临床表现特点
症状 | 病机 | 危险程度 |
---|---|---|
口鼻出血 | 阳浮血溢 | ★★★ |
目衄 | 肝血暴脱 | ★★★★ |
昏迷加重 | 阴阳离决 | ★★★★★ |
救治方案
-
急救原则:
- 急固元气(先止其脱)
- 引血归经(后治其标)
-
具体方药:
- 炙甘草汤:
- 组成:炙甘草、人参、桂枝、生地等
- 适用:阴血大亏,心动悸
- 小建中汤:
- 组成:饴糖、芍药、桂枝等
- 适用:里虚腹痛,营卫不和
- 炙甘草汤:
治疗禁忌与要点
-
绝对禁忌:
- 继续发汗
- 使用寒凉止血药
-
治疗关键:
- 温补太阴(恢复造血)
- 交通心肾(稳固根本)
病理转归分析
-
正确治疗路径:
- 太阴利尿→祛湿最快
- 少阴温阳→固本培元
-
误治演变:
- 强发其汗→伤阳动血→阴阳两脱
临证精要:
- “下厥上竭"证见出血即需双补气血
- 炙甘草汤中地黄用量宜大(可达30-50g)
- 救治时需注意服药方法(少量频服)
- 现代可配合输血等支持疗法
相关内容
一草一木皆为情,一赏一语皆感恩
